近年来,为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文山市紧扣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小切口”扎实推进全市教育改革工作持续有效向前发展。
文山市第四学区小学段学区化办学改革阶段性成果现场展示会
“县管校聘”稳妥推进。强化制度机制合力推动,文山市严格按照云南省教育厅等4部门出台的《关于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的实施意见》要求,全面建立“县管校聘”改革机制,成立“县管校聘”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职责,推动改革工作有效有序落实。加强编制结构统筹调配,根据学校办学规模、学区改革试点需要等情况,于2023年核定编制数4871个,设置岗位总量5484个,专业技术岗位占比98.86%,岗位结构不断优化。加强教师科学管理配置,采取直接派遣、直聘、竞聘和交流轮岗“双向交流”的方式,明确名优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人数20%的比例向农村、薄弱学校流动。
职称绩效激励不断深化。职称评聘实行优胜劣汰,制定《文山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称评聘管理办法》,建立“能上能下,业绩为王”的教师职称评聘机制。结合岗位设置,严格按照“严格把关,严控比例,择优申报”要求,执行乡镇(街道)学校初审高级、中级职称申报通过率应控制在申报条件人数的相应比例,以评定等次划分比例。绩效制度激发活力,以教学质量为导向,在绩效工资比例上拉开差距,实行优绩优酬,打破“干多干少一样、干好干坏一样”的瓶颈,上不封顶,下保底为零,让教师紧起来、动起来。
学区化办学效果明显。建立以城区优质中小学校为龙头,领办乡镇学校的“221”城乡一体化学区办学模式,全市共设立5个学区,15个乡镇中心学校全覆盖。各学区按照“管理经验辐射、课程资源共建、优质师资流动、教育科研互通”的形式,由城区学校对乡镇学校进行全方位管理帮扶,创新落实五育并举要求。各学区“量体裁衣”,结合实际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以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为学区化办学的实施保驾护航。近年来,通过“双向交流”的轮岗方式,城区学校共派遣76名教师到乡镇成员校任教,其中有19名担任校级领导;选派160余名青年教师到城区浸入式跟岗,短期跟岗学习逾4000人(次),引导师资良性流动。各学区汇聚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具有学区化特点和地域特色的优质课程资源库,学区长学校送教示范课350余节,实现课程教学共研共享。各学区组建名师专家团队,采取学区监测同步、捆绑考核等形式,定期下沉到成员学校进行督查指导,促进乡镇学校质量攻坚上台阶。
集团化办学成效显现。全市依托城区1所优质初中5所优质小学,实施以城区强校带弱校、带新建学校的集团化办学模式,现组建教育集团3个。教育集团按照“1+x”多法人或校区联合的方式组建,实行“人事管理统一、教师管理统一、经费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评估考核统一”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初步形成“集团管理共融、高效课堂共建、教科研同步、课程建设见雏形、师资与教学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把市二中、市八小和新建校盘龙小学纳入集团化办学管理,有效破解城区弱校和新建校自身发展动能不足问题。
栉风沐雨秉初心,踔厉奋发续华章。下一步,文山市将坚定不移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全面落实好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各学校党组织切实履行党建工作主体责任,督促各委员在抓好行政工作的同时,认真履行好党建职责任务。加大党政班子协作,正确处理好党组织书记和校长的关系,做到分工不分家、到位不越位、补台不拆台,互相支持,不断提升管理效能。强化典型引路,充分发挥党建先进示范引领作用,今年全面落实“双述职双评价”制度,完成1个“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选树申报,2所“云岭先锋育人红烛”党建示范校申报,文山州“五星级”党组织1个,形成全州党建观摩研学示范带2条。37所公办学校全部完成“清廉学校”建设任务,向省州推送2至3所省级“清廉学校”亮点示范学校。
坚持抓质量的目标不动摇。以改革推动质量提升,持续深化县管校聘、职称评聘、考核评价、绩效奖励等改革措施,始终坚持以教学业绩为导向,坚持“按绩分配、效率优先”的原则,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调节作用,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激励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扎实工作、高效创新、开拓进取。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学以致用,聚焦市内外优质学校,认真借鉴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经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学习人才培养的好做法、好经验,先学习临摹,再融会贯通。认真落实领导带头上课制度,各学校领导带头上课,主动承担成绩不好班级,以身为范,为广大教师树立标杆,将不定期抽查工作落到实处。巩固拓展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成效,继续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学区内认真研究探索管理模式,互学互鉴,把各学校的优点特长总结提炼、普及推广,学区之间进一步加强交流互助、联片发展。发挥课后服务反哺提质作用,坚决杜绝课后服务变成课后辅导,把优质科技文体艺术和地方民俗特色课程引入校园,让孩子们劳逸结合。用好课后服务经费,不搞平均,让资金变成奖金,真正起到激励作用。营造良好教育氛围,加大家校共育共建力度,组织开展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生生活全过程,支持和配合好学校工作。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把学校发展、重要工作、重大活动向社会展现,争取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
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合理配置教师,各学区统筹好成员校教师配置,保障结构基本合理,满足教学需求,各校优先满足完小教师配置需求,基本保障教师上专业课。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开展好自检自查、警示教育和专题教育,确保专项整治做到严、细、深、实、好。把思想政治教育、廉洁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作为师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教师职前、职后培养培训全过程。认真落实“作风整治”“躺平式”干部识别专项行动,牢牢抓好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抓教学技能提升,每学期开学后,各校认真组织召开教学教研工作会,研究制定实操性强、实用性高的教研工作计划、方案,切实有效提高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采取量化评价,跟踪问效,坚决杜绝教研活动无实操性、无实用性和形式主义。采取内培和外引相结合,多渠道开展教师培训,让培训有的放矢、有所提升。完善制度和激励机制,保证落实教师待遇,积极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关心教师身心健康,保障教师合法权益,提升教师获得感、幸福感和荣誉感。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对教育教学工作成绩优异、贡献突出的教师和教育体育工作者进行表扬。
认真落实“双减”政策。持续推进“双减”工作走深走实,以文艺和体育活动为抓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严格管理,保证现有场所的充分利用,切实把公益性原则落到实处,加大对学校文艺和体育设施建设,完善操场、体育馆、艺术教室等硬件设施。优化课程设置,增加文艺和体育类课程的比重,开设书法、绘画、舞蹈、足球、篮球等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搭建展示平台,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运动会等各类文艺和体育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州、市各级各类比赛。推动校际交流,学校之间相互开展文体活动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促进共同进步。注重家校合作,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双减”政策,鼓励家长支持孩子参与文体活动,形成家校齐抓共管的教育合力。
(来源:文山市人民政府)
(编辑:谢思思 排版:冯鹤 责编:郑泽娅 终审:徐昌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