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五年 之二】
兴水惠民促发展
——文山市“十二五”水利工作综述
近五年,文山市委、市政府坚持新时期治水方针,以水利项目为依托,全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全面提升水利管理水平;以抗旱防汛为重点,建立健全防洪减灾体系。五年全市水利总投资达13.68亿元,开工建设了盘龙河流域重点治理、农村饮水安全等40个重点水利项目,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和保障。
水利为民:2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
文山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冬春降雨稀少,加之2008年以来的连续干旱,严重影响人民生活生产用水,在地农作物受旱严重。为确保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减少灾害损失,“十二五”期间,投入1.43亿元启动建设新马房、深沟2件小(一)型抗旱水源工程,投入1160万元实施了小河尾、山后、暮哥格、老回龙4件水库引水增蓄工程,投入2500万元建设干河、旧城、追栗街、头塘坝4件抗旱应急工程和11口抗旱备用井,投入2.12亿元建成“文砚平”抗旱应急工程供水工程。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提升了文山市的抗旱保供水能力,同时还延伸解决了砚山县城、平远镇、稼依镇、阿舍乡等集镇的供水,有效缓解了20余万人的饮水困难。
“现在我们农村人也像城里人一样用上了自来水。”文山市马塘镇干塘子村60多岁的卢正全,从此不再为儿子外出务工、家中无人打水而发愁。自文山市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来,项目区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得到很大改善。起早贪黑挑水吃和准时等候统一供水的日子渐渐淡出了全市农村人的生活,水龙头一拧,清水自来。
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地形地貌复杂、历史欠账多等原因,文山市部分乡镇依然存在严重的饮水困难。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作为“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下大力气加以解决。在实施过程中,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克服项目区村社分散、管线长、实施集中供水工程难度大、成本高等不利因素,彻底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困难和不安全问题。
五年内共完成投资3869.73万元,累计解决了农村6.17万人、1.74万头大牲畜和农村学校0.33万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建成山区“五小水利”工程11.53万件,其中“爱心水窖”0.84万件。农村自来水入户率从2012年的59.1%提高到69.7%,农村居民的饮用水条件与城镇居民的差距逐年缩小,加快了文山市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步伐。
水利兴农: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每年在文山市农田水利建设的高峰期,放眼望去,项目区施工队伍和推土机交织在一起,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2012年,文山市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中央1号文件聚焦水利建设和滇桂黔石漠化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等重大历史机遇,积极争取到相关项目资金支持,全市累计完成水利投资13.68亿元。
为了切实发展高效农业,缓解全市工农业用水矛盾,“十二五”以来,文山市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投入资金5.76亿元,续建和新开工建设了一批中小型重点水源工程。德厚水库顺利开工建设、布都河水库建成投入使用、以腻资水库顺利通过验收、盘龙山水库全部完工、摆依寨水库导流洞全线贯通,全市新增水库总库容9216万立方,城乡供水保障体系得到较大完善。完成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26件,病险水库隐患基本得到根治。启动实施古木中型灌区节水配套项目建设,第七批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通过省级竞争立项。全市有效灌溉面积累计达35.84万亩,水利化程度提高到23.1%。
正在兴建的德厚水库现场
深化水利改革:水利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多渠道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在全州率先采用BT模式融资建设摆依寨水库、新马房水库。初步建立了水库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和集镇供水统一调度的格局,目前暮底河水库由暮底河水库开发有限公司经营管理,7件小(一)型水库及解放、团结大沟由文山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和农业灌溉公司经营管理,马塘、平坝、古木等集镇供水由文山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乡镇自来水公司经营管理,各公司均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的经营实体,代表文山市水务局管理文山市水利国有资产,保证水利资产保值增值。
在巩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对新建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做到建成一件,落实产权一件,发放产权证一件。
依法治水:水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
水资源是文山市的命脉,只有算好用水开支这笔账,才能打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把每一滴水都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把节约用水的意识传播到每个人的心里,才能实现真正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全市水务部门在每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法制宣传日”“节水宣传月”通过咨询台、标语、展板、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广泛进行水法规和节水宣传,力求让节约用水和科学用水的理念深入人心。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得到落实。制定并落实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责任考核扎实推进,实施最严格的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制度,全市用水总量严格控制在指标内,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和城市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均达到目标要求。
(文山日报记者 张 继 庄)
编辑:罗敬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