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文山市委宣传部聚焦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方向指引,践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提升宣传思想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多形式开展宣传宣讲活动,让群众共享文明成果,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今年以来,文山市为确保“藏粮于地”,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突击式”与“撒网式”相结合开展全覆盖宣传,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发挥保障粮食安全“压舱石”作用,全力推进稳住农业基本盘。
一是线上宣传全覆盖:利用微信群、QQ群、公众号等开展宣传7412次,利用覆盖全市17个乡镇(街道)37万余人的应急广播优势开展耕地保护宣传共计1210次,实现了耕地红线保护宣传“时时在线”,提升群众“知晓率”,让耕地保护宣传工作走深、走实、走心。
二是线下宣传有重点:全市各乡镇(街道)结合工作实际召开群众会1928次,用“面对面”“心贴心”交流,让群众理解耕地保护政策;共悬挂宣传牌37面、利用LED屏展示76次、张贴宣传标语433条,让耕地保护宣传入脑入心,获得群众支持;利用“街天摆摊”“入户走访”等集中宣传,发放宣传资料90090份,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让耕地保护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以宣传推动耕地保护在文山市田间地头“火热实践”。
6月以来,文山市坚持抓实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工作,创新形式推动理论武装培根铸魂,守好意识形态阵地,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一是领导干部“带头讲”。6月27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顾雪艳,带头在卧龙社区开展2023年“西畴精神宣讲团”开团宣讲,聚焦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精神、社区工作三个方面进行宣讲,发挥宣讲工作的“关键少数”作用。
二是干部职工“比赛讲”。6月8日,文山市举办了“强国复兴 奋斗有我——弘扬西畴精神 当好实干家 ”红土地之歌演讲大赛,《壮乡苗岭水文人》《一朵盛开在石漠化上的铁莲花》等演讲动人心扉,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讲述了动人的文山故事,诠释了对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三是文明实践“嵌入讲”。6月21日,文山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动卧龙街道、文新社区,以“端午资源”撬动“志在身边”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将政策宣讲、文艺汇演与节日慰问、节日活动相结合,融合成“端午文明实践包”送到群众身边;6月22日,市委宣传部联动教体分中心以文艺宣讲形式,在步行街举行“舞龙狮”活动,“闹”出节日仪式感,拉满节日氛围感。
四是党建引领“提质讲”。6月30日,在第102个“建党节”到来之际,州、市委宣传部在新平街道花桥村举行“花桥村史馆”开馆仪式,以党建为引领开展“七·一”主题党日活动,将党的创新理论与花桥村史馆“馆藏文化”相结合,让干部群众听得懂、坐得住、记得牢,焕活党的创新理论“生命力”。
与云南日报联合开展“团结兴边看文山”主题采访活动,围绕“幸福文山、活力文山、绿美文山”三大主题,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山实践为主线,在《云南日报》客户端开辟新闻专栏进行专题报道,全方位、全媒体展示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山新形象,反映文山市各族干部群众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推动乡村振兴的积极探索和生动实践。
一是团结兴边,看城市变化。聚焦入城口、城区七花广场、城市更新改造、绿美城市建设、盘龙河生态廊道建设,展示文山市“路平、灯明、水通、见绿”的城市风貌,展现市民共享文明成果的喜悦。
二是团结兴边,看营商环境。聚焦推进“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建设情况、办税大厅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发展情况,从“一站式”“网上办”“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办理等多维度体现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展现可亲可敬的市委政府形象,推动文山市成为投资者的热土、创业者的福地、兴业者的乐园。
三是团结兴边,看乡村振兴。聚焦薄竹镇依白格村“农旅融合”、平坝镇沙老寨“柿子”村绿美村庄、新平街道庄子田村嶙峋石漠变身“聚宝盆”等,把文山市文旅产业、高原农业等推介出去,展现文山人民坚持“筚路蓝缕”矢志奋斗,不断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发扬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精神、“老山精神”。
(邓在艳)
(编辑:杨璐裴 排版:王南 责编:刘虹 终审:资云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