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市新闻网讯 经过半年的建设,近日,位于文山市开化中路与建禾路交叉口(州医院门口)的人行天桥——文通天桥实现人员通行。该天桥投资2900多万元,是云南省首座配备垂直电梯的人行天桥。
6月10日傍晚时分,华灯初上,记者来到文通天桥,看到市民悠闲地行走在天桥上。有的驻足站在桥上静静地看着桥下穿梭的车流,有的在桥上踱步,有的一路快走追赶奔跑的小孩……俨然一副安居乐业的幸福画面。
“这座天桥规格非常高!是云南省首座配备升降电梯的人行天桥,这在国内也并不多见。”云南建投安装股份有限公司文山天桥项目经理张纯志自豪地说,该工程是由中国500强企业——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两个子公司——云南建设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投资)、云南建投安装股份有限公司承建,总投资2900多万元。
据了解,该人行天桥设计成椭圆形,椭圆长轴66.4米,短轴52米,桥面宽3.6米,主梁采用钢箱梁,梁高1.6米,最大跨度39.889米,环形主梁全长186.671米,桥梁总重341.048吨。全桥共设置8个梯道和8部升降电梯。梯道建成塑胶路面,走上去柔软舒适。天桥配备8部电梯成了该天桥最大的亮点。天桥加装升降电梯,其目的是方便残疾人、老年人及负重人安全通过,大大地方便了他们通过马路,此举体现了社会文明和对残疾人的关怀。
文通天桥建设现场
“在我工作的20年中,这是我见过的长轴和短轴都是最长的,全省第一,当之无愧。”张纯志介绍,这种天桥不仅规格全省第一,施工难度也是全省第一。施工伊始,地下部分多达上万条通讯光缆、电缆、供排水管网错综复杂,光理顺这些线路就花了大约两个月时间。在吊装过程中,椭圆形天桥本身就比圆形天桥安装难度大,为了保证天桥质量,钢结构体都是在昆明制作完成,分成19段运抵文山,然后再拼成10段,一段一段吊上去进行拼装。最终,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最终克服了重重困难,如期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如今,项目建设只剩最后一道工序,即电梯的安装调试了,该项目计划在一个月左右可全部完成,届时,人行天桥将成为文山市高端大气的现代城市设施。
市民争相为它取名,选定“文通”
关于天桥的命名,备受市民关注。
5月17日,文山市发布天桥名字征集令。征集令一经发出,收到了2000多个名字建议。去掉了重复的名字及异想天开的名字,最终有600多个天桥名提交讨论。经过住建、规划、文联、团市委、电视台以及文山各位学者专家的评选,最终有5个名字入围,分别为:七都之眸、七都之眼、崇文天桥、文通天桥、七子天桥。这些名字颇含深意,饱含了文山市民对文山城市建设的关注和经济参与建设的热情。
上述5个名字获支持投票情况分别为:1500、307、1430、1994、942票。投票结果显示:“文通天桥”最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并以高票居首。按照规定,文山市第一座互通式人行天桥有了自己的名字——文通天桥。“文通天桥”中的“文”即为文山市,“通”为解决交通拥堵而且有四通八达的韵意。
文通天桥夜景效果图
实现人车有序分流,缓解路段交通拥堵
近几年来,随着文山城区人口数量及外来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在文山城区闹市区,由于人流、车流量大,导致部分路段拥堵,出现人不让车、车不让人的现象。有的行人由于过马路心切,甚至做出不顾生命危险、闯人行红灯或翻越跨栏等既不文明、又危险的行为,交警不仅执法频率增高,而且由于对行人法律约束力不强(主要以教育为主罚款为辅),导致交警执法难度大,不仅不利于城市交通安全,更不利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在文通天桥路段,交叉口东侧为银都佳园商贸城,南侧为文山州民族体育馆,西侧为三鑫商贸城,北侧为州医院,附近还有文山市一中和文山市三小等单位,是文山城交通流量最大的地方。根据设计单位现场调查资料显示,交通高峰期时段进入该交叉口总人流量达到8000人每小时,交叉口的文山州人民医院进口横过马路的人流量近3000人每小时,且该路段上双向当量小汽车每小时交通量超过1200辆。
如今,天桥的建成,实现了人车分流,各行其道,极大地缓解了交通压力,交通隐患得以消除,受到市民称赞。
(记者 李正兴)
(编辑:侯佑琴)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