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文山市2.78万亩烤烟开始成熟,陆续进入采摘烘烤期,烟田、烤房处处可见烟农们忙着采摘烟叶、编烟、上烤的景象,可谓“钱”景喜人。
追栗街群众烤烟忙
今年追栗街镇共种植1320亩烤烟,记者走进成片的烟田看到,整株烤烟青黄相间,成熟的烟株生长均匀,枝叶肥壮厚实,底部一张张焦黄如蒲扇的烟叶,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丰收画卷,烟农们熟练地进行采收、搬运。
李永洪是一名老烟农,去年种了15亩烤烟,有10多万元纯收入,尝到甜头的他,今年又种植了20亩烤烟,是当地的烤烟种植大户,看着送入烤房的一杆杆烟叶,李永洪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他说,相比外出打工好太多了,不仅照顾得了家里的老人孩子,更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我家种了十多年烤烟了,虽然本钱大,但利润也大,最关键的是3~4个月就能有收入了,相比其他的农作物,种烟草的利要高很多,所以我们都爱种。”
追栗街镇科麻栗村村民杨启英正在编烟,她说,趁着大好的天气,一家人便开始采收烟叶,由于今年管理得当,没有太大病虫害,并且成活的很好,烟叶的品质较去年有所提高。
“因为收成一直很稳定,我家今年种了10亩,烤烟算是我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今年烤烟品质很好,希望能卖个好价钱。”杨启英说。
马塘烤烟添“神器”
近日,记者在马塘镇卡莫村百亩连片的烤烟地看到,工人们将成熟的烟叶一片片摘下,打包、装车、再运送至烤房编烟入炉。记者了解到,卡莫村土地贫瘠,就连种植玉米都难有好的收成,但倔强的小街镇油行村村民李元勇却在这里“大施拳脚”,让“瘦”地产“沃土”。李元勇说,他今年第一年种植烤烟,是个新手烟农,但却凭借着多年的三七管理经验及合作社的精心帮助下种出优质烟叶。
“今年我来马塘这边第一年栽烟,栽了180亩,烤烟长势还是可以的,烤出来也比较黄,在心里面还是达到了预期效果,每天都要请20~30个工人,加上地租一起投资了40多万元。”李元勇说。
每年烟叶陆续进入成熟期后,烟农们最常出现掌握不好成熟度,担心气象灾害发生造成损失,抢青采烤问题,同时,烘烤时没有严格分类入炉、升温时机掌握不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山市在每个村组都配备了专业的烤烟烘烤辅导员,目前已下沉到烘烤一线。
在李元勇租赁的烤房前记者看到,已经有部分烤黄的烟叶,虽是首窑烟,但叶片金黄。烤房前,烤烟烘烤辅导员罗锐正在指导烤师如何控制温度、如何排湿等等,罗锐说,今年马塘镇烤烟过程中使用了生物质燃烧机,效率很高,对农民来说,减工降本。
“每次投入两袋燃料,可以维持3—4个小时,以前一个师傅只能顾一个烤房,现在用了生物质燃烧机以后,这里9个烤房一个人就可以照管得下来了。”文山市烤烟烘烤辅导员罗锐介绍道。
全市烤烟2.78万亩
今年文山市烤烟种植面积2.78万亩,计划收购烟叶7.5万担,主要集中在德厚、东山、马塘、小街等乡镇,预计烟农收入达1.1亿元以上。
为保证烤烟质量,提高群众收入,文山市以质量作为生产核心,提早计划安排。自烤烟育苗以来,镇、村干部,烟站技术员等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提醒督促烟农做好烟田病虫害防治以及恶劣天气防范,并做好管理指导,规范烤烟生产技术措施落实,做好前期烘烤技术培训及指导,全面抓好烟叶采收、烘烤等阶段各项工作,确保今年烤烟产业提质增效、增产增收。

(文山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杨忠磊 李春葵 实习生:郑雨 刘加洪)
(编辑:刘梅 排版:向传帅 审核:资云波)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