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州启动绿美乡村建设以来,各村寨正从“千村一面”向“各美其美”进行蜕变。如何结合村庄特色建设绿美乡村?是否能将绿美乡村打造与产业发展同步进行?文山市马塘镇卡莫村在探索新发展模式上,交出了一份“绿环境+兴产业”的“专属答案”。

眼下,走进位于卡莫村的文山市滕格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千亩百香果种植基地,长势喜人的百香果苗为山坡披上一件碧绿的衣裳,挂满果实的藤蔓随风摇曳,让人垂涎欲滴,工人穿梭其中忙着采果,一幅绿色丰收画卷尽收眼底。
卡莫村虽土地面积多,但多为红土坡地,土壤贫瘠,一直没能发展出规模化的支柱产业,过去,村民几乎都是种植玉米等传统农作物,家庭日常开销主要依靠外出务工收入。如何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2019年,镇政府组织马塘镇部分村民外出考察学习,回来后,卡莫村7名党员共同出资成立了文山市滕格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开始试种百香果。
“经过一年的试种,我们发现百香果对土壤肥力、水分要求不高,而且这里的气候光照也适合,第一年就有了好收成。”文山市滕格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高桂生说,试种成功后,合作社流转了一千亩土地,成立种植基地,探索出“党建引领+合作社”模式大力发展百香果产业,引进台农1、2号、钦蜜9号黄金百香果等品种进行推广种植,不仅解决了产业发展的难题,还走出一条了“党建引领、产业兴旺、村庄富美”的生态产业发展之路。
“合作社的作用不仅要体现在为大家找到合适的种植品种,还要为大家提供从种植到管理到销售的全程服务,种植门槛低了,百姓受益了,产业才能蓬勃发展。这种‘保销路+多收入’的模式给了种植户满满的安全感。”文山市滕格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夏川告诉记者。
为充分激发内生动力,带动卡莫村广大群众一起发展百香果产业,合作社因人施策。有意愿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可以土地、资金等方式入股,不参与具体事情的管理,果子收成销完后坐等分红。对有意愿自己种植百香果的农户,合作社免费提供种苗、化肥、农药、技术指导等,果实成熟后实行保底价收购,待果子销售之后再扣除成本,大大降低了农户的种植风险。“我们的保底收购价是6元每公斤,但百香果市场需求大、行情好,几乎都是供不应求,正常情况下,台农收购价为10—18每公斤,钦蜜9号18—26元每公斤,如果管理得好,平均每亩能有1.3万元左右的纯收入。”夏川说。对于没有条件栽种的农户,合作社提供就业岗位,村民闲暇时可到基地里除草、施肥、打药、摘果、分拣等,一天的用工量在200—300人左右,每人每天的务工费为100元。据夏川介绍,截至目前,合作社共有成员30人,其中24人为卡莫村村民;全村共有100余户农户种植百香果。

为扩大种植规模、拓宽销路,卡莫村积极引进外省有经验的种植大户。2019年,一直在江西从事百香果种植、销售的刘少华和朋友到马塘镇收果,他发现这里的百香果果大、汁多、口感好,在进一步深入实地考察后,他一口气租了60多亩地,把种植基地搬到了卡莫村。
而他多年的种植经验和积攒的人脉,对卡莫村的种植户也有很大帮助。高桂生说,平时遇到病虫害或是其他问题,村民都会向刘少华寻求帮助,找不到销路的村民也会直接把果子卖给他。“这里气候光照适宜,种出来的百香果品质高,根本不愁销路,基本都是还没成熟就有客户等着要收了,钦蜜9号这个品种更是备受欢迎,一个‘无主’的果子都没有!”刘少华激动地告诉记者,他选择到卡莫村种植百香果是一个相当正确的决定,今后,他会介绍更多的朋友到马塘种植百香果。

经过3年的探索发展,目前,百香果已成为卡莫村的支柱产业,越来越多的种植户通过百香果走向致富路,每到收获季节,挂着广西、广东、深圳、福建等地牌照的货车络绎不绝,载着甜蜜蜜的果实奔赴全国各地,也载着村民的甜蜜梦想奔向远方。
“只有延伸产业链才能带来更多的收益。”夏川介绍,下步,合作社准备建设一个食品加工厂,将马塘镇的百香果产业往“鲜果+深加工产品”方向发展,不仅能为全国各地供应高品质鲜果,还能进一步开发出更多以百香果为原料的深加工产品,不断拓展市场。
产业拓宽富民路,千亩山坡绿油油。如今,百香果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富了当地村民,也绿了山坡,美了村庄,真正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卡莫村正乘着“绿美之风”跨步走向一个“让山坡长久绿下去,产业蓬勃旺起来,村民生活富起来”的美好未来。

(文山日报记者:龚莉 吕静 文山广播电视台:何昕霖 付连兵)
(编辑:郭韦 排版:向传帅 二审:资云波 终审:周味鸿)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