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30日,在文山市红甸乡的荸荠地里,清晨浓雾刚散开,群众便开始了一天的采挖工作。干裂的田地里埋藏着颗颗饱满而又甘甜的果实,在挥舞着的锄头下一颗接一颗冒了出来,不一会就装满了整个箩筐。

正在地里忙活的红甸乡小六寨村村民李和琼告诉记者,她已经连续种植荸荠2年了,积累了不少经验,荸荠的适种品种也越来越多。今年她一共种植了1.4亩荸荠,在春节前采挖了0.4亩,并以每市斤1.3元的价格售出,获得了2800元的收入。春节过后,荸荠价格涨势明显,所以她便抢抓时间将剩余部分采挖售卖。

除了本地群众,还有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在红甸乡的田间地头里忙碌,63岁的杨政发便是其中一个。在与他交谈中记者了解到,他是文山市开化街道干河社区居民,平时在茂克村居住,以便一年四季都能在红甸务工,这一干就是两年。大年初五,听说地里有活,他便马不停蹄赶来做工挣钱了。“做零工一天是110元至120元,今年感觉老板的生意还不错,我们也能多挣点。”杨政发说。

随着红甸乡荸荠产业的不断壮大,不少本村村民开始干起了收购商,助力本地农产品走出文山。糯乍比村村民田永钢就是其中一家本土收购商,他告诉记者,春节才收假就已经有不少外地的老板联系他收购荸荠了,他的收购工作也于大年初六正式开始,价格较去年也有所上涨。
“年前我收了将近100吨,年后一天有三四吨,往后一天可能有四五十吨。价格是一天跟一天不同,比去年要高着一角多。主要是发往昭通、江西、湖南、广西。” 田永钢说。

记者了解到,红甸乡的荸荠自农历十二月可采挖至次年农历三月,因为疫情防控政策的放开,今年除了本地收购商外,红甸乡的荸荠还吸引了不少四川、弥勒、丘北等外地的老板前来收购,价格也逐渐上涨。2022年红甸乡种植荸荠3000亩,较2021年增长一倍,涉及平坝寨村委会、红甸村委会、茂克村委会、小六寨村委会等487户;预计今年可达产量1800万斤,实现产值3600万元。
为了更好地发展荸荠产业,让群众有长期稳定的收入,实现产业兴则乡村振兴,红甸乡党委政府深入基层一线了解产业发展困难,积极协调争取到了“一村一品”产业扶持资金140万元,为种植大村小刘寨村委会比打通2.5公里的沟渠和2.5公里的产业路,修建荸荠交易场地1200平方米,辐射小六寨村委会小六寨村、糯乍比村381户1714人,目前,已完成1.2公里沟渠和产业路,为今年荸荠种植扩大规模,做强“一村一品”奠定基础。

红甸乡今年将继续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发展产业,尊重农民意愿,结合自身地貌特征和农民种植习惯,宜菜则菜、宜养则养、宜粮则粮,大力发展红甸乡特色种植业,重点打造红甸乡山药“一乡一业”、小六寨村荸荠“一村一品”、平坝寨村“高标准农田建设”。2023年将扩大荸荠种植面积至4000亩,同时推进荸荠交易场等产业项目建设,培育申报山药、荸荠绿色有机标识,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群众富则乡村振兴的目标。
(文山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王采霞)
(编辑:刘梅 排版:尹颖 二审:李云淑 终审:资云波)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