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山市将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2021年以来,已投入“一村一品”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00万余元,目前已申报建成国家级“一村一品”村1个(坝心乡他披村),市级“一村一品”村40个,除了15个水果村、10个药材村外,文山市还有16个特色农业村。今天带你了解这16个特色农业村。
水稻村
地址:秉烈彝族乡小平坝村
种植规模及产值:小平坝村共426户1904人,主要种植的水稻品种有长毛香、宜香2115、八宝七号等优质高产水稻品种,2022年全村共种植水稻2600余亩,产值720万余元,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2381万元。
品牌培育情况:2018年4月,合作社申请的“QS认证”(生产许可证)已通过审核,2018年6月取得了大米生产许可证,已注册“秉烈”“长毛香”两个文字商标。

地址:秉烈彝族乡秉烈村
种植规模及产值:秉烈村共670户2872人,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其中水稻2022年共种植有3500余亩涉及378户,产值1050万余元。主要种植的水稻品种有长毛香、宜香2115、云恢等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带动周边村委会及周边乡镇发展优质稻种植2.5万余亩。
品牌培育情况:2018年6月取得了大米生产许可证,已注册“秉烈”“长毛香”两个文字商标。

山药村
地址:红甸回族乡红甸村
种植规模及产值:红甸村共850户3676人,主要种植有山药、烤烟、辣椒、荸荠等。该村种植山药农户有432户,主要种植以灵芝山药为主;截至2022年,红甸乡山药种植面积1.2万余亩,产量7200万市斤,以最低每市斤1.4元计算,年产值达1亿余元,户均增收11万余元。
品牌培育情况:目前,文山市红宏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自然山药”“红甸宏山药”商标,并通过无硫产品认证。除此之外,2023年红甸山药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将继续培育“红甸宏山药”商标,努力实现无公害、绿色、有机、地标的“三品一标”认证。

辣椒村
地址:东山彝族乡合掌村
种植规模及产值:合掌村共857户3506人,2021年全乡共种植辣椒3600亩,实现产值1020万余元,从事辣椒种植户有735户,户均增收1.2万元。

肉牛村
地址:柳井彝族乡奢都村
种植规模及产值:奢都村共304户1257人,2022年以来,奢都村共304户养殖肉牛1087头,实现年产值近1000万,占2022年全村农业收入的45%,实现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地址:薄竹镇牛克村
种植规模及产值:牛克村共有农户435户1967人,主要依托文山市薄竹镇佑萱家庭养殖农场发展肉牛养,形成了文山市较具规模的养殖基地,全村共有养殖户338户,肉牛存栏1758头,户均4头以上。其中黄牛1737头,水牛21头,年出栏约300头销售额达600万余元,种植牧草1821亩。2022年人均养殖业收入1.2万余元,肉牛养殖成为该村主导产业,有效带动牛克村委会土地流转800余亩和600余人次务工,解决了牛克村无法外出劳动力务工就业问题。
地址:东山彝族乡南林村
种植规模及产值:南林村共有农户749户3241人,养殖本地高峰黄牛存栏数达2500余头涉及680户。主要分布在大寨、水淹坝等自然村,特别是大寨、水淹坝两个自然村,户均养殖黄牛达5头以上,农户种植皇竹草面积200余亩。目前,黄牛存栏数2500头,出栏数1620头,产值1600万余元。通过种植皇竹草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等多方面的帮扶,农户收入明显增加。
油菜村
地址:平坝镇平地村
种植规模及产值:平地村共180户766人,主要以油菜、三七、生姜等为主,202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27万元。其中,全村共134户农户种植油菜2000余亩,农业总产值540万元,其中油菜销售收入240万元,带动乡村旅游收入300万元。

薏仁村
地址:小街镇麻栗寨村
种植规模及产值:麻栗寨村共409户1756人,主要以生姜、薏仁、砂仁等为主,其中从事薏仁种植农户236户986人,2022年,全村共发展薏仁4854亩,实现产值550万余元,户均收入达20000元左右。

马铃薯村
地址:喜古乡戈革村
种植规模及产值:戈革村共591余户2428人,主要种植以马铃薯、甘蔗、三七、西红柿等为主,其中马铃薯连片种植面积500亩,涉及农户300户,生产总值达200万余元,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甘蔗村
地址:追栗街镇科麻栗村
种植规模及产值:科麻栗村共255户1106人,主要以种植甘蔗为主,品种有新台糖22号、川糖79/15、柳城03/182等,2022年甘蔗种植面积为2548.9亩,平均亩产6.5吨,种植农户117户,实现产值486.3万元。

地址:追栗街镇大兴寨村
种植规模及产值:大兴寨村共有农户540户2325人,主要栽种品种有新台糖22号、川糖79/15、柳城03/182等,2020年甘蔗种植面积为2720.8亩涉及农户244户,平均亩产6吨,实现产值734.67万元,种植户户均增收2500余元。甘蔗是大兴寨村的农业支柱产业,一次种植可受益3-5年,大力发展甘蔗产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花椒村
地址:秉烈彝族乡丫科革村
种植规模及产值:丫科革村共356户1700人,主要种植以花椒、烤烟、辣椒、花生等为主;2020年,全村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850万元,其中青花椒1500亩实现产值560万余元,涉及760户。

地址:柳井彝族乡斗咀村
种植规模及产值:斗咀村共有农户584户2749人,主要发展种植九叶青花椒共1200亩,实现年产量16万公斤,实现年产值550万元。

蔬菜村
地址:文山市德厚镇乐西村
种植规模及产值:乐西村共有462户2070人,全村主要种植蔬菜、玉米、水稻等农作物。2018年以来,企业、合作社在乐西村委会乐西自然村整合1636亩农田用于蔬菜种植,涉及本村土地流转1358亩,涉及德厚镇乐西、德厚2个村委会622户农户,每年可带动农户实现土地流转收入229.04万元;同时该地拥有一个乐西村福之口蔬菜种植基地,年产值达2000万余元,群众还可通过务工的方式,全年实现务工收入255.5万元。

地址:新平街道高末社区
种植规模及产值:高末社区共有770户3642人,群众增收产业主要有生姜、辣椒、蔬菜、草莓等,其中2021年生姜 320亩、蔬菜536亩。社区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引进企业、农科院和红果公司葡萄园在茂地租用解决了上百余名剩余劳动力就近务工增收;同时在发展产业方面,引进三七晒场及合作社10余个,有效解决当前乡村振兴工作中产业少、农民增收后劲不足的问题;多措并举为群众搭建了稳定的增收平台,保障群众人均纯收入超6000元。

(来源:文山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周西杨 排版:陆军 二审:资云波 终审:周味鸿)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