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网讯 人勤春来早,最近,在文山市红甸乡的乡村田野,都能看到忙碌采挖的身影,处处呈现出春日荸荠采收忙的劳动画面。
去年12月中旬起,红甸乡3500亩荸荠陆续采挖上市。眼下正是荸荠采挖高峰期,记者在红甸乡小六寨村委会糯乍比村看到,干涸的田地里满是果实,村民们趁着好天气三五成群,在各自地块忙碌采挖着。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把小锄头用于翻地松土,佩戴手套抠挖出嵌在泥土里的荸荠,并将采挖出来的荸荠按照大小、好坏初步分拣分类装桶。
有着10多年种植经验的王文江是众多忙碌身影之一。他介绍,此次采挖的面积共有4亩多,因广西品种产量高、口感好、市场销售好,较传统品种亩产高出2000斤左右,且两个品种的收购价格一样,所以近几年选择种植的都是广西品种。今年他家地里的荸荠,村民看到都在称赞荸荠个头大、产量好。
随着近年荸荠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群众最关心的就是销路。糯乍比村的年轻人牵头做起了收购商,小伙王会芳就是其中一个。他除了在自己家里设置了一个收购点外,还在邻近的秉烈乡旧老龙村设置了一个方便货车进出的收购点,用于批量装车对外发货。
在旧老龙村收购点,工人们正忙碌着将当天收购的荸荠打包装车,这16吨货要抓紧发往上海,将最新鲜的“美味”送到大家的餐桌上。“目前我收购了200多吨,发往广西、上海、湖南、湖北、贵州等地。这段时间是采挖高峰期,平均一天可以发走两车货。”王会芳说。
据了解,王会芳已有7年的收购经验,他于2022年3月成立了云南仁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广西的荸荠公司合作,将好的种子、种植技术带来本村推广,并提供培训、指导、销售等一站式服务。在政府的推广和引导下,当地种植的荸荠品种已升级换代两次,目前采收的就是去年推广种植的二代产品桂杆5号,较上一代来说具有个头大、甜度高、抗病虫能力强、水分多、口感细腻等优势,产量方面较之前增长了40%左右,可实现亩产8000斤左右。
据统计,2023年红甸乡种植荸荠3500亩,全乡涉及平坝寨、红甸、茂克、小六寨4个村委会13个村小组585户,主产区在小六寨村委会糯乍比、小六寨2个自然村,辐射带动秉烈乡1500亩。去年,红甸乡党委政府通过引进广西优质品种“桂杆5号”、加强种植技术指导等措施,实现了荸荠亩产3.5吨至5吨,平均亩产约3.5吨,较上年增加0.5吨的产量。当前,荸荠收购的市场价格为每市斤1.7元至1.9元,按收购价每市斤1.7元、亩产3500公斤测算,亩产值达1.19万元,全乡3500亩荸荠总产值可达4165万元以上,户均增收7万余元。
(记者:张麟 陆姿争 文山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王采霞)
(编辑:唐雪娇 排版:陆军 责编:郑泽娅 终审:资云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