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闭 文山评议
  • 关闭 我为文山“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
  • 关闭 关爱企业 服务产业
  • 文品出山,德厚镇这个“甜蜜”产业将出口多国

    发布时间:2025-09-04 16:30:49  

    正值秋季

    德厚镇红石榴村7000余亩

    红薯种植基地迎来丰收季

    作为全国首个“盒马村”的红薯

    将从田间走进全国大型商超

    也即将登上国际市场

    日前,记者来到德厚镇红石榴村的红薯种植基地看到,连片种植的红薯藤蔓郁郁葱葱,3台挖薯机沿着田垄缓缓前行,前端的犁刀轻松划破土层,翻犁出的红薯经过传送装置梳理掉泥土后顺着输送带落到田埂旁,10多名工人便拿着小筐紧随其后,将表皮泛红、饱满圆润的红薯麻利地装进筐里,等待装车运往分拣基地。

    据了解,“盒马村”是根据盒马平台的订单开展生产,推动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和品牌化生产的村庄。2024年6月,专注红薯供应链、具备全链路服务能力的态格公司正式落地石榴红村。基地通过“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带动周边村200余名村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人年均增收可达1万余元,不仅提升了红薯品质、打通了销路,还培养了一批懂精耕细作的产业工人。

    广州态格产地负责人李二孔说:“我们从八月中旬开始采挖,每天种植基地采挖的工人大概在100-150个,仓库工厂一天大概在30-50个,采挖期预计要持续到12月份。”

    精细化分选 按品分销

    在基地分拣仓库,工人戴着手套,将按照红薯的长度、条形、重量等8种规格进行分拣。经过分拣后的红薯将会分别销往北京、上海、武汉、成都等城市的大型商超以及一些线下批发档口。仓库每天回货量是在35吨到40吨区间,每天发往各渠道的出货量平均在30吨到35吨。

    德厚镇红薯分拣仓负责人介绍,除了销往商超和档口的大额出货外,也开展电商销售,还有一些合作达人运营,承接其他公司的原料供给,每天可消耗原料五六吨。

    现代红薯产业园即将投运

    在分拣仓库不远处,德厚镇现代红薯产业园一期工程的厂房已拔地而起,待电力接入后即可正式投用。据了解,一期工程占地约为800㎡的出口仓,引进自动清洗线和自动化分拣设备,在提高分拣效率的同时,新增高温糖化工艺不仅能够提升红薯的甜度和软糯度,也能使其口感更加香甜,延长储存周期减少运输磨损,满足出口要求。一期工程正式投用后,经过加工处理的红薯将出口到阿联酋、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此外,二期、三期工程也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项目建成后,将实现红薯从种植到加工的全链条机械化作业,进一步打造数字化、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的德厚镇红薯产业集群。

    刘时财介绍:“里面800平方米的冷库我们是作为高温糖化库来使用,将当天采挖的鲜红薯分选后会立即进行高温糖化处理,高温糖化过的红薯经过15天以上的远洋运输之后,到了客户手里就会是最适合吃的口感。”

    德厚镇在红薯产业发展工程中,由主要领导带头招商,专班全程跟踪企业投资意向,以“德厚服务”切实解决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遇到的水电路、土地等要素保障方面问题,让企业能安心生产。同时,通过盘活闲置资产,打造德厚镇产业集群人才中心,着力为企业解决住宿环境不好、客商交流平台空缺等问题。此外,在德厚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精品红薯产业链项目,积极申请衔接资金、援建资金投资1600万元与公司共同建设30000平方米集储存、糖化、凝合、清洗、分拣包装、加工及电商运营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红薯产业园,为“盒马村”的发展赋能添力。

    今年,态格公司在德厚镇石榴红村流转土地2000亩发展红薯种植示范基地,带动德厚镇其他农户种植了5000余亩,为石榴红村群众实现地租收入270万元。共发展红薯产业7000余亩,亩产量在2-2.8吨之间,亩产值约为8000元,预计总产值达5600余万元。

    (来源:文山市融媒)

    (编辑:郭韦 美编:冯鹤 二审:刘虹 终审:徐昌建)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