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全市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21年秋季学期,文山市全市设立4个学区试点推行学区化办学。在期末临近之际,各学区紧密开展学区联盟学校学区活动,切实促进城乡教师业务素养提升,增进教师业务联系与合作,共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巩固学区化办学成果。 近日,记者来到新街中学实验楼教室里看到,文山市第三学区教育研究中心星火团队正在针对新街乡中心学校七至九年级各学科开展期末复习交流研讨,老师们从抓实基础、抓住重点、强化难点,专题训练、归纳整合等各方面交流。 学科复习分享结束后,第三学区学区总长李加亮以“强化教研、共赢发展”为主题,对新街中学全体教师及星火团队教师进行专题培训。经过交流研讨与培训,老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期待更加紧密的学区教学研讨交流活动。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常态化开展学区教学研讨外,第三学区还通过教师青蓝工程在联盟学校教师间以“师徒结对”形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学区联盟学校教师快速成长。 新街乡中心学校教师皮汉英与四中名师结为师徒,她说:“我的老师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厚的教学理论,通过向老师学习,让我获得很多启发,让我在教学过程中少走弯路,使我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老师们学习交流,取经问道之际,新街学子们在教室里安安静静看书,专心致志练习题、做笔记,为期末素质检测取得好成绩奋笔疾书。 新街乡中心学校支部书记、校长李加勇介绍,学区化办学以来,新街中学通过加强与学区长学校之间的教研、培训、文体活动、班级管理等方面交流,学校班级管理有了极大的改变,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学生在大课间活动及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已潜意识地养成了“快、静、齐”良好行为习惯,进一步规范了学校的学生管理,成立了第一届学生会,学校学生行为规范得到很大提升。 据了解,学区化办学以来,第三学区基于“大稳定小调整,找短板补差距”办学思路、以“协同联动、共建共享、促进均衡、提高质量”为目标,坚持“平时跟踪抓痕迹 落实整改看成效”工作方法,推出“2437”课堂教学法(2即为分组、分层,“分组”是指各班把学生平均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分层”指的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成绩进行分层次教学;4即为“四备”,个人主备、组内集备、课前复备、课后补备;3即为“三查”,严查、督查、抽查预习或是导学案,7即为“七步”:检测、定向、自学、展示、反馈、小结、心得。),“241”德育管理模式(2即为“两制”,德育工作责任制及一帮一德育导师制,4即为“4线”,德育处、学生会、德育安全员、班长、学生一条线;团委、团干部、考评员、团员、学生一条线;总务处、生活委员、舍长、学生一条线;教务处、学习委员、学习小组长、学生一条线;1即为1长,学生家长,对学生家长实施全员培训,提高家长德育认知和能力。)提倡五育并举均衡发展。通过任务派单,开展紧密型学区活动,从点、线、面促进教师成长。 文山市第三学区学区总长(文山市第四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加亮介绍,学区主要秉承35个字开展学区化教学工作:实地交流作诊断、平时跟踪抓痕迹、落实整改看成效、强化跟班送培训、“师徒结对”提素养。 近日下午,记者来到第四学区学区总长学校思源实验学校多功能报告厅看到,第四学区全体教师齐聚一堂,正在开展学区联合教研培训暨学区管理制度学习活动。 第四学区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韦礼英介绍称,学区化办学以来,第四学区致力于探索“互助共赢—捆绑整合—打造共同体”学区办学模式,对思源、坝心两校教师进行统筹和动态管理,以学区章程和规划,形成学区统一管理理念,使学区工作有计划、有目标,并通过交流轮岗,跟岗培养,解决坝心部分学科教师短缺现状。 坝心乡中心学校教师陆高成姝表示,作为一名新教师,通过轮岗交流学习,视野得到进一步的拓宽,教育教学基本功得到夯实,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韦礼英介绍,文山市思源实验学校与坝心乡中心学校,因为学区试点的成立结成了亲密的学习共同体。一个学期以来,互帮互助,携手同行,通过章程,发展规划的颁布,形成了学区统一的管理理念,通过教师交流培养,教学常规督察,送课下乡,结对竞赛,师徒结对等,在友好往来中促进教育更均衡更优质的发展。希望学区试点继续扩大,助推城乡学校更进一步缩小办学差距。 据了解,文山市义务教育阶段学区化办学试点工作在全市共设4个学区,分别为:第一学区(市第一初级中学、市第三小学、秉烈乡中心学校)、第二学区(市第三中学、市第一小学、小街镇中心学校)、第三学区(市第四中学、市第二小学、新街乡中心学校)、第四学区(市思源实验学校、坝心乡中心学校),试点涉及4个乡,11个学校,2041名教师,26180名学生。 截至12月底,各学期共交流轮岗教师42人,其中校长,副校长5人,从城区选派21人,从乡镇到城区学习16人。各学区先后开展综合教研活动56次,4000余人次参与了学期联盟活动。 自实施学区化办学以来,各学区经过实地调研,结合联盟学校需求制定的各学区的《章程》、《规划》以及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了不同类型的共建活动,各尽其能,形成了独特办学思路与办学经验,市教育体育局将把试点经验内化成果在全市推广,进一步激活全市教育资源,促进文山市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文山市教育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炫志介绍,下一步,文山市将扩大学区化办学联盟学校覆盖面,将14个乡镇,15个中心学校全部纳入学区内管理,使每个学区既有核心名优学校,又有中游学校和相对薄弱学校若干组成。以核心校为引领,通过互通、互补、互动、共享、共进、共强促进成员学校办学水平整体提高和校际均衡发展,形成新型的管理组织形态,有力促进全市乡村薄弱学校在办学条件、教育教学管理、师资水平与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为这些薄弱学校注入生机与活力,进一步激活全市教育教学资源。 (文山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汪富军) (编辑:郭韦 排版:钟晓明 审核:梁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