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闭 文山评议
  • 关闭 我为文山“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
  • 关闭 关爱企业 服务产业
  • 文山农民杨毓明研发“新型三七打磨机”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发布时间:2022-01-04 11:18:27  

    他自小偏爱机械,痴迷研究机械构造。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经过多年潜心摸索和学习,研发出了一款新型三七打磨机,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他就是文山市新平街道迷洒行政村黑卡村小组的农民杨毓明。

    杨毓明与他研发出的新型三七打磨机

    2021年12月29日,他收到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签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专利项目是“新型三七打磨机”,专利号为:ZL202120753418.5。这是他通过3年多潜心研究发明的三七加工实用产品,为文山道地药材三七的打磨加工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日前,在文山城南郊的黑卡村,记者见到了40出头的杨毓明,皮肤黝黑、衣着朴素的他,站在自己的专利产品前激动地侃侃而谈。虽说只有小学文化,但说起机械构造原理却头头是道,看得出他从小就对机械制造很有激情。

    黑卡村是一个壮族聚居的村落,盘龙河从这里缓缓流过,村里古树掩映,一排排茂盛的清香树环绕在村庄道路两旁,让炎炎夏日在这里变得清爽。古树下面,就是杨毓明的“研发”场地——一个不大的院落。在杨毓明家里,切割机、抛光机、焊接机、量尺、耗材等工具、材料摆满了屋子……

    一台显眼的蓝色机器在“厂房”中间显得尤其突出,这就是杨毓明研发出来的新型三七打磨机。他说,这已经是第三代产品了,在此之前,已经作过多次改进,性能逐步提高,才最终申报了专利发明。

    杨毓明向记者介绍专利申报并获得批准的过程

    随着文山三七的日益发展,市场对清洗、烘晒、打磨、分拣等工序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但传统的三七打磨办法效率低,成本高,且效果不理想。嗅觉灵敏的杨毓明捕捉到了这个潜在的市场需求,从2017年开始,他就着手研究使用机械化操作的技术方案,以提高加工效率,减少成本开支。

    为提高研发进度和水平,杨毓明反复琢磨,坚持多学、多问、多看、多做,别的村民在喝酒闲聊的时候,他却在上网搜索资料、找视频参考,采购材料在院子里敲敲打打,细心观察每一个部件的运作情况,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经过长久积累,他掌握了大量的专业技能,加上自己熟练的焊接技术,为日后的发明创造奠定了基础。

    杨毓明在向记者介绍专利获得经过

    2017年底,杨毓明研发出第一代三七打磨机,经过不断的工艺改进,如今修正的三七打磨机已经改良到第三代。2021年11月19日,杨毓明取得了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7682112U,公告中称:“本实用新型专利,通过简易的三转卡盘将料桶夹紧之后,再通过移动装置驱动完成打磨,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设计合理,适合推广。”

    目前,杨毓明的专利新产品刚推出,便有许多三七经营户上门咨询订购,产品受到市场青睐。

    (记者屈波 徐文尚)

    (编辑:曾炜炜 排版:钟晓明 审核:资云波)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