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腊不成冬,无腊不成年”,充满烟熏味、腊香味的腊肉是许多人心中年味当之无愧的代表!但腊肉制作过程所需的时间之长、程序之杂,往往会让人望而却步。古木镇洒卡村委会的村干部们由此从中窥见了商机,因地制宜发展腊肉熏制产业,充实洒卡村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日前,记者来到古木镇洒卡村委会熏腊肉的烤房,古木镇洒卡村委会监督委员会主任易加平正在烤房查看熏制情况,里面挂着许多熏制得红润油亮的腊肉和火腿,格外诱人。易加平介绍,这些腊肉是为了“充实”村集体经济,2021年农历九月下旬他带着村民熏制的,年前已经卖了一大半。 “我今年总共做了12头猪的腊肉,前几天昆明的一个客户,直接开着导航找来,一个人买了200多斤,今年全部卖完后纯入预计在2万元。”易加平说。 说起以前的村集体经济,他连连摇头,直呼以前的洒卡就是个“空壳村”。洒卡村委会地处偏远山区,离古木镇镇上有20多公里,山地石多土少,森林覆盖面积大,村委会经济发展不起来,群众生活也不富裕。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干部绞尽脑汁想出了办法——发展腊肉产业。 易加平有着多年的腊肉制作经验,村委会的腊肉主要是由他来制作和管理。他介绍,腊肉制作对气候要求较高,通常情况下,只有平均气温低于15℃时才可以制作。古木镇洒卡村委会地势相对较高,早晚温差大,每年的农历九月下旬,平均气温便会降到15℃左右。气候优势有了,没有资金怎么发展呢?为了解决这一难题,2018年在洒卡驻村的工作队队员积极向自己所在的单位申请资助,洒卡村的挂钩单位了解情况后也积极提供了帮扶。 “2018年我们开始启动这个项目时,用来建烤房的2万元钱是市自然资源局帮助的,至于做腊肉的成本,是挂钩单位州三七和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帮助了2万元。开始做了3头猪的腊肉,成本价大概在1万左右,因为我们处理猪肉这还请了工人,把工钱除了以后,收入还有1.3万元左右。”易加平说。 洒卡腊肉能发展近4年之久,除了有村干部们的不懈坚持外,更是因为它是经过精选400斤以上的黑毛猪或黄毛猪,通过香料腌制,香椿树叶和清香树叶多次熏制出具有盐度适中、奇香、脆皮的腊肉,因此获得消费者们青睐。 熊保华是洒卡村委会的一名驻村工作队队员,他告诉记者,在尝过一次之后,他也变成了洒卡腊肉的忠实爱好者。 大家的喜欢让易加平对洒卡腊肉未来的发展充满了希望。易加平表示未来将考虑继续扩大规模,为村集体增加更多收入,为洒卡村实施乡村振兴增添助力。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洒卡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已突破了5万元,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大力发展我们的产业,围绕产业振兴做好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等几个方面,将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做好,结合洒卡村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将生态旅游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相结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古木镇副镇长王洪洲说。 有购买意向可联系: 古木镇洒卡村委会监督委员会主任 易加平 联系电话: 13577636440 (文山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农定媛 实习生:张欢) (编辑:刘梅 排版:钟晓明 审核:李云淑)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