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闭 文山评议
  • 关闭 我为文山“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
  • 关闭 关爱企业 服务产业
  • 文山市:用心用情用力托起市民安居梦!

    发布时间:2023-03-08 15:17:58  

    住房问题关系民生福祉。为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帮助住房困难群众改善居住条件,近年来,文山市不断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化解房地产开发项目历史遗留问题、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提升。

    公租房让他有了家

    今年33岁的周志远来文山已经17年了,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多年来他一直在文山打零工,有时住宿舍,有时租房子住,居无定所是他多年来的感受。能在文山有一个家是他的梦想,可每个月3000元的收入对于他来说,买房就只能是奢望。当得知有公租房可以申请,他试着提交了资料,2020年1月接到通知,申请的公租房通过批准,他十分高兴,当月就搬进了祥民家园。

    “公租房解决了我们很多人的住房问题,让我们能安心地在文山工作和生活。”周志远动情地说。

    一幢幢高楼,承载着很多异乡人对家的渴望,一户户住房,尽是人间烟火。在祥民家园记者看到,中午,小区里的老人们正在聊天、下棋,孩子们在嬉闹、玩耍,一派和谐欢乐的气氛。

    住房保障,事关民生基本,文山市下大力气缓解住房困难,让文山新市民、低收入人群有盼头,更加安居乐业,保障性住房成为安居托底、圆群众安居梦的重要措施之一。截至目前,文山市共建设16个小区21633套公租房(含廉租房),让低收入困难群众真正实现了“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多种方式解决群众“心头病”

    当记者来到佛寿街小区李女士家时,她家140多平方米的房屋装修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工,房屋内宽敞明亮,装修设计细节之处都体现出温暖、方便,她们夫妻两人正在高高兴兴地打扫房屋,脸上露出掩饰不住的笑意。

    李女士告诉记者,她家以前住在果园街,果园街片区改造时就购买了佛寿街的房子,交房前一直在泰康小区租房子住,没想到这一等就是几年。所幸,在文山市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解决了佛寿街迟迟交不了房的问题,让她们能入住新房,解了业主们的“心头病”。

    “心情好了,人家一通知来拿钥匙我们就赶快来拿了,很开心,马上能入住了,感谢政府大力的帮助我们,解决了住房困难。”李女士说。

    文山市有142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其中12个项目属于烂尾楼,古德水岸项目就是其中之一。文山市在化解房地产历史遗留问题工作中,采取“一楼一策”,指挥部多次调整工作思路,在充分征得业主支持的情况下,与有关各方积极积协调,最终以“购房业主申请自救模式+筹集部分剩余购房尾款+购房群众补差价款+施工方部分垫资施工+债权人合作”的等多种方式启动复工,目前二期5栋住房已经封顶,预计2024年6月可交房。

    化解近20万人的住房历史遗留问题

    文山市本着不把历史问题再留给历史的责任担当,把化解房地产开发项目历史遗留问题当成“第一号”问题来解决,于2022年成立了房地产开发项目历史遗留问题整治指挥部。指挥部专班组积极与各单位部门协调,配合各房地产做好水电产权登记移交;对办证难的小区房屋进行全面排查,开辟绿色通道,抽调人员专门负责整治竣工验收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最终办理不动产权证。

    目前,全市共完成水、电产权移交、不动产权证办理和12个“烂尾楼”的复工整治工作,61117户近20万人的住房历史遗留问题得以化解。

    文山市住建局副局长、文山市房地产开发项目历史遗留问题整治指挥部专班长张兴武说:“目前只有2个项目涉证问题未解决,预计在今年6月份以前化解完成。12个烂尾楼已经在去年6月30日前实现全面复工,今年内将实现剩下的8个烂尾楼实现交房交证,古德水岸和仟尚浩城将在2024年年底前实现交房交证。”

    (来源:文山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刘梅 排版:李法楠 二审:侯佑琴 终审:李云淑)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