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拥抱城市
城市遍布绿植
文山市自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以来
紧扣指标要求
全力补齐短板缺项
让市民“住”进园林里的美好愿景
正逐步实现
文通天桥穿“花衣”
秋日骄阳下,新增的花箱给文通天桥增添了些许色彩,开得正盛的花朵随风摇曳,十分漂亮。用来装点文通天桥的绿植主要有长春花、五色梅、常青藤。除此之外,文山市住建局还在小区、环西路等部分区域设置了花箱,为过往道路增添生气。
裸露墙面上“新绿”
在环西路西华公园段的道路一侧,连片常青藤藤蔓爬满墙面,过往市民漫步于此,皆可感受这一抹新绿带来的惬意。据悉,文山市住建局结合环西路道路两侧实际情况,在合适的位置植绿增绿、拆墙透绿,同时还将文山地标建筑、园林知识等内容上墙,为墙面增色添彩。目前,已完成立体绿化建设630平方米,设置宣传文化墙865平方米。
公园广场立“标识”
七花广场不仅是市民休闲娱乐的“网红”打卡点,也是承办文山州市各类大型活动的场所。近日,该广场内新设置了不少防灾避险设施、指路牌等,公园配套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
“按照国家园林创建工作要求,对大型综合公园开展应急供水、应急供电、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通讯等设施的配套建设,就是为了在自然灾害或者紧急情况下,给广大市民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防灾避险活动场所,也进一步提升市民的应急处置能力。”文山市住建局创建办负责人李云东介绍,目前,公园配套设施标识牌已安装28个,下一步将对全市所有公园广场实现全覆盖设置。除此之外,市住建局还在七花广场、市民公园、阅读园、八景园等公园、广场开设绿地界桩建设48个,全市将设置2600个绿地界桩的设置,以此标出红线范围,进一步明确绿地建设用地的界线,确保全市绿化用地不被占用。
古树老树挂“名牌”
随着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的不断推进,古树名木及后备资源保护工作变得尤为重要,可为后期巡查指导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在七花广场一角,一棵高大的榕树为过往市民挡住了烈日,仔细观察,这是一棵有着“名牌”的古树。在“名牌”上,古树名木学名、拉丁名、科名、属名、树龄、责任单位、编号等信息一览无余。通过这样的悬挂方式,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爱绿护绿的意识。目前,文山市已完成了84棵古树名木的挂牌。
实现绿地率39.32%
文山市紧扣省、州、市绿美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和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目标,围绕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特色风貌四大类指标,在建成区范围内围绕主次干道、公园、湖泊、小区等群众聚集活动的场所,大力开展立体绿化建设、防灾避险设施配套建设、绿地界桩建设、园林城市创建文化元素宣传等工作,不断提升城市空间品质,让广大市民深刻感受创建工作带来的成效和改变。
目前,文山市已实现建成区绿地率39.32%、城市绿化覆盖率42.15%、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11平方米/人、万人拥有绿道长度1.42公里、10万人拥有综合公园个数1.15个、城市生态廊道达标、城市林荫路覆盖率70.83%、立体绿化实施率12.5%,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达标率、城市湿地保护实施率、具有历史价值的公园保护率、古树名木及后备资源保护率、园林绿化工持证上岗率等均为100%。
“下一步,文山市将努力把绿美建设融入城市品牌创建,突出自身条件和优势,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抓实短板弱项整治这一重点,抓细台账资料收集这一关键,稳步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走深走实。”文山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虹江表示。
(文山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罗贤慧 排版:陆军 责编:资云波 终审:刘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