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雨水特别多,清晨,细雨斜织,打在防汛服上溅起细密的水花。我跟随镇纪委书记,踩着泥泞的道路走进文山市薄竹镇白租革村委会等角田村,远远望见杨大爷正蹲在屋角朝我们张望。
“大爷,屋后坡体有没有出现裂缝?监测员今天来检查过了吗?”
老人直起身,朝我们摆摆手,“你们昨天不是刚来过吗?怎么今天又冒雨跑来……”
最近,正处“七上八下”防汛的关键期,全镇共有19个地质灾害点,每一处都不能掉以轻心。办公室墙上挂着全镇地图,我把这19个点全部用红笔标出,方便随时查看调度。
记得今年第一次开展防汛排查时,我发现部分监测点的设备上积了灰,有的撤离路线被杂草遮挡。我在笔记本上重重划下一道,写下:“风险不分大小,责任必须压实。”
之后,我们联合镇自然资源所、应急管理所,为每个灾害点建立了详细档案。档案里清晰记录着住户情况,以及挂联领导、驻村干部、村“两委”成员和监测员的姓名与联系方式。有位村支书觉得记录得过于细致,我便拿出去年幕诗冲桂花树村小组滑坡处置的材料给他看:“那次虽然群众全部安全转移,但过程很惊险,任何细节都不能大意。”如今,各村组的巡查工作比以往规范了许多,我心里也多了几分踏实。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次检查设备维护的经历。在白租革村委会等角田村,我按下预警喇叭,可它只响了两声就没了动静。村主任挠着头解释:“这喇叭偶尔会失灵。”我请监测员拆开喇叭外壳,里面的线路板早已锈成了褐色。
“要是夜间突发滑坡,喇叭不响,全村人的安全都会受到威胁!”镇纪委书记签发整改通知时,我手心不由得冒出了冷汗。第三天清晨,我们再次赶到村里,新换的喇叭声音洪亮,即便在雨幕中也能清晰传到各处。村主任略带惭愧地递上检修记录,我在台账上写下“已整改”三个字,悬了两天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我办公桌左手边,一直放着24小时举报电话,规定铃响第三声必须接听。为了让群众的“急难愁盼”能及时传递上来,镇纪委除了公布举报电话,还组建了“纪检监察联络员”队伍,由每个村的村监督委员会主任、村民代表担任,专门收集群众对防灾工作的意见。
整理检查记录时发现,最近4次防汛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已经全部整改完成。刚才路过白租革村,看到几个老人坐在避灾点门口择菜说道,“现在听见雨声都不慌了。”
夜色渐深,雨水还没有停,办公室的灯亮了起来。墙上地图上的红圈依旧醒目,但每个红圈里,都透着我们愈发充足的底气。就像镇纪委书记在防汛部署会上说的:“这道防汛纪律防线,得靠我们纪检人用脚步丈量,用责任筑牢。只要暴雨不停,我们的监督就不会止歇……”

(项朝珍)
(编辑:唐雪娇 美编:冯鹤 二审:刘虹 终审:徐昌建)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