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文山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粮食安全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全力以赴抓实农业生产工作,改变种植方式,多渠道推广种植,提高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始终把藏粮于地作为增加粮食产能的重要抓手,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基础,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玉米产量不减 增收一季大豆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一种新种植技术,主要采用技术为玉米2行大豆3行的种植模式,可实现在同一片土地上保证玉米产量不减的同时增收一季大豆 。在位于德厚镇明湖村委会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地里,德厚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技术人员正在向群众传授打药要领。虽然一个多月前因为持续降雨导致作物错过最佳封草期,但在相关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群众及时除草,大豆和玉米被烈日晒得有些卷叶,但整体长势良好。
大明湖村村民李尚林种有30多亩地,他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今年是第一年推广种植,结合多年种植经验,两种作物在用药方面有所冲突,刚开始时是有所担忧的,但现在看来两种作物长势很好,相信在省、州、市农业部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今年定能大丰收。
德厚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钱军源介绍,样板的计划产量是亩产玉米400kg以上,大豆70kg以上,样板之外,亩产玉米是在380kg,大豆是50kg,若实现这个目标产量,推广这个模式的目的也就达到了。除了目前完成的48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外,200亩以晚秋豆套种青储饲料也即将种植。
杂交稻旱种 山地高产有粮吃
水稻是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云南省把杂交稻旱种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从品种、栽培模式、间套轮作等方面强化技术集成,提高种植效益,今年,德厚镇完成了11434亩杂交稻旱种。
在石榴红村村民马福金的杂交稻旱种地里,杂交稻根系发达、长势旺盛。今年是马福金旱地种稻的第3年,不同于往年的是,今年推广的是产量更高、口感更好的杂交稻,庄稼的良好长势让他的喜悦溢于言表:“有些地要一直荒着等雨水,这两年学会栽旱地种稻,天干都可以来栽种。以前栽种这两块水田只种得7袋米,旱种也许还能多一点,还不像水田稻那样费时费力。”
省厅点赞文山市粮食安全工作
据了解,2022年文山市共完成种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2万亩,杂交稻旱种1.5万亩,种粮的农民均发放一次性补贴及耕地地力保护补贴。
近日,省农业农村厅专家组为了做好全省各地粮食安全工作到各地调研走访,并对文山市的粮食安全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接下来,文山市将持续坚持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作为巩固脱贫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 认真做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一次性种粮补贴兑现及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收缴和赔付工作,着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全市粮食生产工作实现稳中有升。
(文山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王采霞)
(编辑:徐珺 排版:李法楠 审核:资云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