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闭 文山评议
  • 关闭 我为文山“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
  • 关闭 关爱企业 服务产业
  • 马郎村:“绿美”理念引领发展新阶段

    发布时间:2022-09-05 16:34:18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文山市古木镇布都行政村马郎村小组,寨门外,宽阔平整的土地阡陌交织,黄绿相间的稻谷弯下了头,一垄垄蔬菜绿意盎然;入村口,小广场两侧丹桂飘香,蜿蜒的小河旁杨柳依依,天蓝色的观光步道沿着河岸一直伸展到远方;村内,错落有致的房屋被苍翠的青山围住,偶有孩童在广场上嬉戏玩耍。这里,俨然一副画家笔下的山水田园风光。

    马郎村小组隶属于文山市古木镇布都行政村,距镇政府8公里,距文山城区10公里。全村共有76户335人,有耕地面积378亩,林地面积2541亩。这里民风淳朴自然,民俗文化多样,旅游资源丰富,四面青山脉脉,村内碧水悠悠。

    “守着这么好的资源如何为群众带来收益,这是我们村干部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布都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永金说,马郎村地势平坦、自然风光优美,离城又近,一到周末,文山市的市民便会带着小孩过来游玩。但由于村内基础设施薄弱,缺乏吃喝玩乐的场地,游客基本都是玩一会儿就走了,并不能为当地群众带来增收。

    古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马郎村山、水、人都有了,如何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正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全州“绿美”乡村建设的劲风吹到了马郎村。州委主要领导多次提到,绿就是美,美就是富,“绿美”乡村建设不仅要把村庄建设漂亮,打扫干净,更重要的是要催生内部动力,把美和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催化剂、推动力。马郎村的村干部充分领会要点,经过反复讨论、商量,最终,一张有美景、有美食、有产业的规划蓝图诞生了。

    “目前,村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蔬菜、万寿菊产业正在起步,村民的收入有了大幅提升。”李永金介绍,目前,村子已建成活动场地两块、观光步道3条、仿古凉亭一座,家家户户种树栽花,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观。为合理利用土地,增加群众收入,村里动员鼓励有条件的村民发展蔬菜、万寿菊等产业,在李永金的带动下,不少村民进行尝试,经过实践,一年可轮种两拨玉米,多拨应季蔬菜,万寿菊一年可采摘5拨,平均每亩地可带来3500元的收入。没有劳动力发展产业的农户,可按一亩田每年1500元的价格进行流转。“平时小娃都在外面打工,只有我一个人在家,年纪大了,留块地种点稻谷自己吃,其余田地都租出去了。”68岁的村民黄忠琴告诉记者,村里没有劳动力的人家基本都是把土地流转出去,老人就负责在家带带孙子。

    村庄变漂亮,来游玩的人更多了,有人就有商机,村民沈绍兵就享受到了“绿美”乡村建设的红利。沈绍兵之前在文山市经营一家早点店,受疫情影响,生意冷清不少,看到村里游客越来越多,2020年,脑子活络的他决定关闭早点店,回村搞农家乐。他经营的“寨水渔方”山庄位于村活动室左侧,背靠河流,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走进山庄,一方小院布置得舒适惬意,正面临水一侧建造了一排房子,并隔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包间,右手边引入河水围了一方鱼塘,游客可以在这里吃到新鲜河鱼和正宗的农家菜,还可以邀约亲朋一起在这里搞自助烧烤。“开展‘绿美’乡村建设后我们村子变得更好看了,来玩的人越来越多,山庄生意也越来越好,等再攒点钱,我打算扩建一下山庄。”沈绍兵高兴地说。看到沈绍兵生意好,不少村民心动了,李永金告诉记者,有几户村民找他咨询办山庄的具体事宜,下步,他打算在沿河找个环境优美的地点,带领大家以入股的方式盖个大一点的农家乐。

    “明年,我们计划搞采摘园,让群众的收入再提高。”李永金说,经过到周边村寨实地考察,明年,马郎村计划将闲置土地进行充分利用,分片种植香脆李、杨梅、樱桃、草莓、桃子等水果,打造一个集观光、采摘为一体的水果采摘体验园。

    村庄美了、农民富了,在马郎村,“绿美”乡村建设“反哺”功能初显,“绿美”理念深入人心,正引领村庄发展迈向新阶段,为村民增收致富插上腾飞的翅膀。

    (记者:龚莉 吕静 文山广播电视台:付连兵 何昕霖 文山市融媒:谭云鹤)

    (编辑:刘梅 排版:向传帅 审核:资云波)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