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闭 文山评议
  • 关闭 我为文山“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
  • 关闭 关爱企业 服务产业
  • 党群一条心 荒坡产“黄金” ——卡莫村实施“党建引领”促产业发展的模式

    发布时间:2022-11-23 09:25:16  

    党群一条心 荒坡产“黄金”

    ——卡莫村实施“党建引领”促产业发展的模式

    立冬过后,文山市马塘镇卡莫村的坡地上仍旧是一片绿油。8000余亩百香果园如绿色的地毯,铺满了村子周围的坡地,大大小小的百香果挂满枝藤,曾经土地撂荒的荒坡,如今成功“逆袭”成绿色的宝地。

    2019年至今,短短三年的时间,卡莫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百香果种植村。省内外的参观考察团队一波接一波地到此参观、考察……

    曾经的集体经济空壳村、产业空白村,为何能在几年里嬗变为富裕村、文明村?这得益于卡莫村党总支把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和经济发展相结合,积极探索“党建+合作社+农户+产业”的“党建引领”发展模式。如今的卡莫村,通过大力发展百香果等山地经济作物,让山区资源和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合拍共鸣,闯出一条既增收致富又重视生态的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激发出乡村振兴的“源动力”。

    荒坡种出致富“黄金果”

    卡莫村与百香果的故事,要从一个人说起,这个人叫夏明文。

    “人晒得越是黑亮,种出来的果子越甜、口感越好!”见到夏明文时,正在进行技术指导的他幽默地对记者说。说起其中缘由,他解释道,只有经常下地,勤于劳作,百香果才会长得好。而更关键的是,光照充足、温差足够大的地方种出来的百香果口感也更好。卡莫村便是一块适合百香果生长的“宝地”。

    卡莫村四面环山,山地居多。2019年以前,因土地种植经济效益低,村民大都外出务工,大片土地撂荒。而荒坡上,却生长繁殖着很多野生的百香果。

    夏明文在广西做生意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百香果,发现这枚小小的果子竟全身都是宝,其制作的饮料、小零食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我们村荒坡上那些野生的百香果无人管理都能长得那么好,肯定非常适合栽种百香果!”2019年,夏明文动起了回乡种植百香果的心思。

    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此时正值卡莫村在实施人才回引助产业发展的举措,党总支以“归雁工程”为契机,与夏明文“一拍即合”。

    夏明文带着资金、技术和先进理念回到家乡后,首先打理出自家闲置了多年的60余亩荒地,然后带动身边的党员、建档立卡户试种了100多亩百香果。经过测试,他们种出的百香果糖度竟然高达19度多,高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栽种第一年,百香果亩产值就达到1万余元。

    党建引领同奔共富路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财源问题的前提。夏明文等几名党员实践出的这条产业发展新路子,急需基层党建的“助推”,才可能做强做大。

    为此,卡莫村党总支积极强化党组织在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模式,于2019年成立文山市滕格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在合作社建立党支部,把组织优势同合作社的产业优势充分结合起来,组织群众抱团发展。

    2021年,卡莫村党总支引导合作社拉动周边9个乡镇的种植户,在马塘镇成立文山市百香果种植销售协会,在种苗引进、栽种标准、销售加工及地方品牌打造上形成合力。此外,村党总支还积极向上级申报项目,争取到580万余元资金支持百香果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修路引水,助力百香果产业的发展壮大。

    为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产业进一步发展,村党总支在基地划分出党员责任区,采取设立党员示范岗、先锋模范岗等方式,将党员身份“亮”在致富路上。目前,已有10名党员作为产业发展带头人冲锋在百香果万亩基地上。

    文山市滕格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与社员签订最低保底收购的方式,切实保障群众利益,并通过电商及超市供应等渠道解决百香果的销路问题。

    “党建+合作社+农户+产业”的发展模式给群众吃下了定心丸,大家对这条党建引领百香果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充满信心。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百香果产业发展中。

    “卡莫产业园区每天的务工量约为200人,每天人均工资100元到140元间。”夏明文说,百香果种植园成为周边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场地,村民除能通过参与种植、土地流转获得收入外,还可以通过务工增加收入。

    目前,卡莫村外出务工的100余户农户有50余户返回家乡发展百香果产业。合作社现有成员115户,其中建档立卡户21户。2021年,20余户建档立卡户、防返贫监测户户均种植3亩以上,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

    让百香果不只是果子

    在距离卡莫村不远的花庄村,百香果种植面积也在逐年增加。花庄村村民胡应曲2021年种植百香果11亩,收入38万余元,尝到“甜头”后,今年他果断扩种了12亩,并计划明年再扩种20亩。在他的带动下,两年时间,花庄村的百香果种植面积从100余亩扩大到500余亩。

    据悉,在卡莫村百香果产业的辐射带动下,马塘镇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1.6万亩,亩产值从1万元左右跃升至2.2万余元,500余户村民吃上了“生态饭”。

    孤雁自迷途,群鸟尽翱翔。3年时间,卡莫村周边的千亩荒坡“逆袭”成现在的8000亩百香果种植园区。全镇种植百香果面积达1.5万余亩,产值已超亿元。百香果产业已从卡莫村扩展成为马塘镇的“领军产业”,并带动辐射至砚山、丘北、马关等县。目前,文山市乡镇(街道)及周边县(市)种植总面积已有2.2万余亩,预计产值达4.8亿元。

    “通过发展百香果产业,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百香果已成为赋能乡村振兴的大产业,成为卡莫村的‘黄金果’。”卡莫村党总支书记张竹表示:“下一步,我们还要进一步完善提升园区配套设施,加强品牌建设,进军精深加工领域,做大做强做优百香果产业,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记者:杨光荣 杨白苹 屈用波)

    (编辑:李正兴 排版:张振飞 二审:李云淑 终审:资云波)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