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山市红甸乡“藏”着一个大型奶牛养殖场,该养殖场从澳大利亚引进608头荷斯坦奶牛,通过几年的自繁自养,现奶牛存栏2345头,日产鲜奶27吨,多形式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

近日,记者来到红甸乡伊兴奶牛标准化养殖专业合作社看到,牛厩里,已经吃饱喝足的奶牛正在休憩。虽是规模化养殖,但基本闻不到臭味,奶牛们超软的发酵床不仅达到无污染、无排放、无臭气,还具有反哺防疫的功能。

每头奶牛耳朵上都有黄色的耳牌,上面写有不同的编号,别看耳牌小,它却是一个可溯源生命历程的数字信息化档案。红甸乡伊兴奶牛标准化养殖专业合作社信息员张春梅介绍,每年都会将小奶牛的出生日期、父母辈情况等信息录入电脑,然后制作成耳牌给新出生的小奶牛戴上。此外,成年母奶牛也戴有一个脚环,可在电脑端精准识别每一头母奶牛的定位、步数、发情等身体状况,更好地对它们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

张春梅介绍,为产出高品质的牛奶,奶牛的“伙食”主要是青储料和精料。合作社每年在玉米刚成熟时,就会从红甸、马塘等地全株收购,并用粉碎机粉碎压实,加工成青储料。除了青储料,精料里面还有一些草料,草料主要成分是苜蓿、燕麦草、大麦秸秆。“我们用的优质苜蓿是从美国和加拿大进口的,用的燕麦草和大麦秸秆是从甘肃、陕西、宁夏等地运过来的。精饲料的供给,是和云南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只能使用该公司指定的在中国比较有保障的几家饲料公司的饲料。”

随后,记者来到挤奶区看到了标准化利拉伐并列式设备,每次可以同时为32头奶牛挤奶。在整个过程中,挤好的牛奶直接进入全封闭的管道里,管道将牛奶送到制冷台,制冷台把30度的牛奶降到3度以下后运送到制冷罐里储存。高科技的挤奶方式能让鲜奶减少与空气的接触,有效降低牛奶的细菌含量。
张春梅说,合作社养殖的奶牛身体状况良好,平均每头奶牛日均产奶量在32公斤至35公斤,养殖场日产鲜奶达27吨。每天产出的鲜奶都会用奶罐车运输到云南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销售,每天至少运输一次。

如今,红甸乡伊兴奶牛标准化养殖专业合作社已实现规模养殖,养牛、配料、清扫、挤奶等工作都需要大量工人。对此,合作社积极招募当地村民做工,还聘请部分兽医学徒,让他们有一技傍身,有效解决了附近村民的就业难题。“我来这里上班有5年了,是在奶厅里专门挤牛奶,一个月的收入有4000元,离家近,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红甸乡席草寨村村民董荣琼说。
据悉,2021年,该合作社带动社员及周边农户种植牧草10000亩,为社员及农户增收1200万元。

(来源:文山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刘梅 排版:向传帅 二审:李云淑 终审:资云波)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