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闭 文山评议
  • 关闭 我为文山“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
  • 关闭 关爱企业 服务产业
  • 文山:让革命老区洒戛竜村焕发勃勃生机

    发布时间:2023-01-05 16:24:15  

    青瓦、白墙,一栋栋房屋错落有致,红色徽标点缀其中,门前的红旗迎风飘扬,院中的小景各有千秋……文山市德厚镇洒戛竜村经过改造,红色革命元素展现得淋漓尽致,村子更美了,村民生活品质也随之提升。

    “洒戛竜”是文山地区傣族的语言,意为“大河边的寨子”。据悉,洒戛竜村诞生了云南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文山州第一个党支部,2008年进行过一次保护性修缮。作为云南省、文山州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和文山州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每年有3000人次到此参观学习。为了纪念那段光荣而又极不寻常的历史,弘扬先辈的革命精神,促进文山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州和文山市决定打造“红色美丽洒戛竜村”。

    该项目计划于2022至2027年建设完成洒戛竜核心区。包含建成红色底蕴浓厚、山水村田相依、清新整洁生态宜居的最美村庄;围绕AAAA级旅游景区标准进行申报,建成接受红色教育洗礼、感受山村静谧、体验乡土人情的最好村庄;建成集弘扬红色文化教育培训、旅游休闲、生态康养为一体的最幸福村庄及洒戛竜旅游小镇。通过建设,目前,洒戛竜村已初步具备红色旅游接待功能。“下一步,我们将完善红色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的功能,积极谋划,力争在2027年把洒戛竜建成全省最美、最好、最幸福的红色村庄。”文山市德厚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志能说。

    村里一家连着一家,家家的墙画各有千秋,好似走在江南水乡的街头。随便走进一条巷,可以看到村民用石头、砖瓦以及老物件堆砌出各类造型的小花台、小菜园,各类绿植和小菜长势喜人,为这个冬季增添了一抹暖意。

    洒戛竜作为云南第一个少数民族宣传革命道理的经典——《夷经》的诞生地,村内的房屋经改造统一着色后,将徽标统一上墙,以其简约、优美的符号语言,展示出红色革命圣地的特点和形象。每家每户还从《夷经》里选取了对联挂在门前,别具一格。各家庭院内也统一挂上了一块红色洒戛竜幸福口诀牌子,上面写着“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晨起整衣冠,院坝要打理。农活不可放,产业须兴旺。竜里共齐心,民族定复兴”。

    洒戛竜村共有231户,目前完成风貌改造194户,剩余的还在陆续改造中。随着红色美丽洒戛竜村项目建设的不断推进,德厚镇党委政府在得到群众的支持和理解后,还统一对私搭乱建、违建、简易棚等进行了拆除,进一步提升了村容村貌和群众的生活品质。

    “改造之前,庭院乱七八糟的。现在,门前花园也建起来了,感觉很舒坦。这样的改造真正改到了村民的心坎里了。”洒戛竜村村民李保清开心地说。

    洒戛竜村自开展改造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看着村子越来越好,已经迫不及待抓经济促增收了。村民赵红丽介绍,她家就在主街道一旁,因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夫妻二人不便外出务工,便想到了开个小卖铺增加家庭收入。经过筹备,赵红丽家的小卖铺于2022年7月正式开张,目前主要经营烟酒、零食、生活用品等,往后将逐渐增加商品种类以满足大家的需求。

    洒戛竜村40名回乡干部积极响应文山州“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倡议,多次参与谋划村庄发展。文山公路管理局砚山分局的白存云就是其中一名回乡干部。白存云介绍,他是去年9月份回村的,经过与其他回乡干部商量后,初步拟定了打造旅游接待一条龙的方案,方案主要包含游玩、吃喝、休闲、住宿等,由回乡干部带头动员实施。白存云一家均是地道的傣族人,于是在他的动员下,和表兄家合伙开起了颇具傣族餐饮特色的小饭馆——“傣居”。

    来到白存云家,记者看到,家里土木结构的房屋、砖混结构的瓦房均保存完好,极具老式文山建筑风格。白存云介绍,傣居的特色菜主打傣式烤鸡,未来就是想把自家打造成一个很悠闲、幸福的小农庄。“我就计划着先把自己家改造出一个典型来,经营得好后再带动别家来效仿。”白存云说。

    (文山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王采霞)

    (编辑:刘梅 排版:张振飞 二审:李云淑 终审:资云波)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