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圈联盟“五步走”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
——文山市开化街道炬隆万商汇商圈治理典型经验
炬隆万商汇位于文山市开化中路,是以住宅区、高档写字楼、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商圈,现有入驻经营企业商家119户,年度经济总量达3亿元以上。由于长期粗放式管理,商圈治安环境复杂、犯罪发案频率高、安防力量薄弱、隐性危险多变、环境卫生脏乱差、车辆乱停放、广告乱张贴等问题日趋凸显。开化街道积极探索“党建统领+示范引领+商圈自治+联防联控”的商圈治理新模式,建立基层党建网和商圈治理网“两网融合”,为商圈经济发展、文明创建和综治维稳提供了强大的红色动力,着力将炬隆万商汇打造成为平安、文明、和谐的品质商区。
“红色网格”引领商圈治理,组织延伸“近”一步。按照“有利于党组织建立、党建活动开展和党员作用发挥”原则,构建以网格党支部为基础、企业或商户党员为骨干的“党建+治理”格局。对商圈范围内的党员进行全面摸排,在炬隆万商汇网格党支部下设商圈党小组,对零散党员实行兜底管理。开展“党员示范经营户”挂牌亮身份行动,让党员经营户成为商圈治理示范户,以党员带动和影响一批经营户,实现“党建不留白”。
“治理联盟”破解商圈治理,共建共治“快”一步。为进一步整合商圈多元主体和各方资源,开化街道2020年11月组建炬隆万商汇商圈治理联盟委员会,治理联盟成员由商圈管理方及商圈内的主要商户、单位共同组成,现已吸纳105户企业商家加入管理。联盟制定了商圈联席会议、联合评比、联合巡防等制度,通过签订《治理联盟协议书》,成为各方主体协商议事、共谋发展、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商圈自治成员之间相互借力,相互监督,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效能,实现“主体不缺位”。
“平安驿站”助推商圈治理,治安管控“强”一步。针对商圈发案特点,西华派出所24小时驻地警力前移,在商圈内落实常态化严管整治措施,对寻衅滋事、打架斗殴、故意伤害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以“零容忍”态度进行打击。2021年6月商圈治理联盟牵头建设平安驿站,42户娱乐行业商户推选成立娱乐场所业主委员会,各行业部门结合工作实际,评选出平安创建优秀的10家“平安建设示范户”。通过外聘安保与商场保安共同组建平安驿站联防联控特色巡防队伍——商圈联盟护卫队,通过统一规划巡防路线和时间,对易发案点位开展交叉巡逻,增强街面巡逻力量,切实提高街面见警率、管事率和处置率,织密“点、片、面”治安防控区域网。派出所不定期对“商圈联盟护卫队”和商圈各类保安人员进行集中培训,进一步提高商圈安保人员业务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商圈联盟护卫队”组建以来,开展不间断巡逻500余次,查处打架斗殴、寻衅滋事35起,协助公安机关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29名,行政案件同比下降13.6%,全年无刑事案件、重伤案件和命案发生。
“部门报到”协同商圈治理,服务商圈“勤”一步。聚焦商圈法律咨询、物业纠纷、监督管理、安全应急等领域突出问题,建立商圈发现、街道吹哨、部门回应、问题解决、效果评价工作机制,形成职能部门、属地街道协同联动,商圈企业、职业群体广泛参与的全方位治理体系。职能部门、街道社区、治理联盟理事会每季度对商户经营情况进行常态化督查评比,推行“红黑榜”公示制度,对红榜经营户颁发10家“文明经营示范户”流动奖牌,对上黑榜商户予以公告批评。街道综治中心整合派出所、司法所、社区、物业等服务资源,与治理联盟建立互助机制,为辖区居民、企业商户及其员工提供政策咨询、法律咨询、便民服务、在职党员“双报到”服务等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在服务过程中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实现“服务不断档”。
“自治公约”引导商圈治理,优化环境“实”一步。由商圈治理联盟牵头,组织召开商圈公约工作协调会,制定符合商圈管理发展的《炬隆万商汇商圈治理联盟公约》,凸显“诚信文明”主题和内涵。组织80余户商家签订公约,进一步提高商圈经营户文明诚信经营和自我管理、自我防范意识,营造良好的文明经营氛围,将商圈治理和文明创建从“政府管”变成“自己管”。街道综治中心整合派出所、司法所、特邀律师、业主委员会代表共同组建矛盾纠纷调处小组,建立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社会力量参与的“3+N”矛盾纠纷联调工作机制,形成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合力,实现“矛盾不上交”。

(州委政法委)
(编辑:陈慧 排版:张振飞 二审:李云淑 终审:资云波)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