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气象,实干谋发展。新年伊始,文山市以三会的形式对促农增收、新型城镇化工作、园区经济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安排部署,这无疑是为全市的发展绘制了一幅宏伟蓝图,奏响了一曲奋进的乐章,必将引领文山市在新的一年里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大步迈进。

促农增收是夯实乡村振兴的稳固基石。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农民增收是核心,也是根本。将“十招十保障”促进农民增收工作会议作为新年第一会,彰显了文山市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抓好农民增收工作的坚定决心。这一举措不仅是对党中央和省委、州委“三农”工作决策部署的积极响应,更是立足本市实际,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文山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弘扬“西畴精神”,以“十招十保障”为抓手,深入推进“三个一批”示范点建设和农村工作“六件套”,这一系列务实的举措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清晰的路径。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村(社区)及驻村工作队要切实肩负起责任,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实实在在的增收数据来检验脱贫成果,用心用情用智书写富民增收的新答卷。只有农民的收入增加了,生活富裕了,乡村振兴的基石才能更加稳固,广大农村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新型城镇化是匠心打造宜居宜业美好家园的关键一招。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人口的聚集,更是产业、城市和人的有机融合。近年来,文山市以“强州府”行动为牵引,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城市规划执行不严、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公共服务配套滞后、城市产业支撑单一、文化底蕴不够等。然而,文山市并没有回避这些问题,而是在新年的工作部署中,明确提出要聚焦今年城镇人口达45万人的目标,高质量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这体现了文山市对城市发展的深刻认识和积极的“州府作为”。文山市将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统筹谋划、精准施策,全力补短板、增动能,着力解决现存的问题,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通过加强城市规划的执行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丰富城市产业支撑,挖掘和传承文化底蕴,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美丽家园,让城市成为人们向往的幸福之地,吸引更多的人来此安居乐业,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园区经济宛如强力引擎,是培育区域经济高速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园区经济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具有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创新引领等诸多优势。文山高新区在过去的一年里,按照去年制定的高新区“3815”战略发展目标,深入开展各项行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综合实力、科技创新、环境改善和高质量发展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可以说,高新区正逐步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在新的一年,文山市对高新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这充分显示了文山市对园区经济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这些目标,是经济企稳回升、加快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有基础、有条件、有支撑的,是通过努力能够完成的。文山市要让园区真正发挥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引擎、主战场作用,必须深化实施好党建引领、翻番倍增、招商延链、补短强基、问题清零、晋位升级新一轮“六大行动”,继续加大对高新区的支持和投入力度,持续推进园区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扩大招商成果,实现扩能增效。各位企业家、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新区领导班子,也要增强“一家人”的意识,树牢“一盘棋”的理念,形成“一条心”的合力,干字当头、实字托底,奋力实现年度既定目标任务。通过市委、市政府和文山高新区将与全体企业家一道,同心同向、同频共振,努力实现2025年工业产值300亿元以上以及后续的发展目标后,相信高新区将为文山市的经济增长提供强大的支撑,带动全市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提升文山市在区域经济中的竞争力。

促农增收、新型城镇化、园区经济这三项工作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农村的繁荣稳定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可以吸纳更多的农村人口转移就业,为农民增收创造更多的机会,同时也为园区经济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园区经济的发展能够带动城市产业的繁荣,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进而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和产业支撑。因此,文山市在推进这三项工作的过程中,要注重协同发展,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各级各部门要树立全局意识,打破部门壁垒,加强沟通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文山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新年三会”为文山市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擂响了战鼓。全市上下要坚持干字当头、责字于心,坚决扛起“强州府、挑大梁”的光荣使命,以团结之力、进取之心、拼搏之势、笃行之风抓好会议的各项部署落实,全面奏响“州府作为”最强音,以实干实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文山市实践新篇章。

(来源:文山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唐雪娇 排版:张振飞 责编: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