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推进“深联帮” 坚决扛起“强州府、挑大梁”重任 蒋俊 2月5日,州委、州政府召开新春第一会,动员全州上下广泛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用心帮扶企业,全力促进发展,释放出“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强烈信号。文山市第一时间传达学习、贯彻落实,以苦干实干、干成干好的精神状态,一体推进“深联帮促”,坚决扛起“强州府、挑大梁”重任,全力以赴实现“三年上台阶”目标。 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打通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最后一尺”。抓好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每季度到基层开展宣传宣讲至少1次,带着党的创新理论、党的好政策走进基层一线、走进百姓生活,讲好“家常话”、讲浓“百姓味”、讲出“时代性”,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抓好调查研究下基层,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每年至少到基层调研60天,在“深、实、细、准、效”上下功夫,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大经济”“强州府”行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等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抓好信访接待下基层,持续抓好常态化开门大接访和党政领导接访、带案下访,及时处理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做到“有信必复、有访必答”,主动到矛盾集中、问题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的地方去,把矛盾解决在基层一线、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坚决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抓好现场办公下基层,围绕《云南省推进作风革命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若干规定》要求,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和“六个在一线”,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每月至少1次到基层一线现场办公,做到把问题在一线解决、服务在一线跟进、责任在一线落实。 全力破解难点、疏通堵点、消除痛点,真正把老百姓的心上事作为上心事,办成放心事、舒心事。持续在“解难题”上多下功夫,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紧盯省委部署的6件民生实事和10件具体事,创造性抓落实抓推进,不折不扣办好市人代会确定的10件民生实事。持续在“促增收”上多想办法,落实好“十招十保障”促农增收措施,深入推进农村工作“六件套”,健全完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抓实基层治理、“招小商”促就业、康养旅居示范点建设,把群众家门口的好资源变成富民的好产业。持续在“惠民生”上多花精力,集中力量办好就业、教育、医疗、“一老一小”等民生实事,努力让孩子有好的教育、老人有好的养老服务、年轻人有更多发展出彩的机会。持续在“美城镇”上多出实招,将三年城管革命转向三年精细化治理,聚焦今年城镇人口45万人的目标,全力推动城区供水管网、路网、污水管网、燃气网等改造提升,持续抓好城市美化、绿化、亮化工程以及盘龙河综合治理,扎实抓好老旧小区改造、保租房保交楼等工作。持续在“治烂尾”上多使狠劲,下决心持续解决一批历史遗留问题,推动古德水岸二期、玫瑰庄园、仟浩尚城3个“烂尾楼”项目实现交房,妥善化解喜得冲水韵墅、民族大剧院等项目遗留问题,解决好13个老旧小区电力移交问题。 建立分层分类、精准高效服务企业机制,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到实处,全力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排忧解难。加大惠企政策兑现力度,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州一揽子政策措施,让各类政策直达企业、免申即享;采取“一企一策”方式,分类分批逐步解决,力争今年完成惠企政策资金兑付率达50%以上。持续深化驻企帮扶工作,认真落实建立书记、市长“第一服务员”制度、政企直通车制度、驻企服务员制度,锁定铝产业,苗乡、华信等三七产业,华宇、大景等房地产重点企业,精准挂钩、重点服务,在州级领导挂联文山市14户重点企业的基础上,继续选派31名处级领导、50名干部挂联服务75户重点企业。为重点企业协调解决融资问题,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发挥融信服平台作用,全力为云南七丹药业等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持续畅通政商沟通渠道,完善招商营商“接诊大厅”机制体制建设,常态化开展招商营商“接诊”和“政企手牵手·服务零距离”活动,分门别类专题研究,逐一解决销号,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解决企业诉求。持续开展优秀企业表扬活动,持续开展“十大纳税企业”“十佳民营企业”“十佳中小微企业”“十强建筑(房地产)企业”“十佳餐饮名店”通报表扬活动,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持续开展述责评议工作,树牢“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说了算”的理念,落实市场主体直接评价营商环境制度,一季度组织开展行政审批主责部门向招商引资企业述责评议活动。 紧盯年初确定GDP增长6%左右等目标,突出抓好产业、项目、干部三件大事,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抓实产业这个基础。坚定不移把发展三七、绿色铝、商贸物流、现代农业、康养旅游“五大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高新区新一轮“六大行动”,做好以资源换产业、以园区聚产业、以口岸促产业的文章,做强龙头、做长链条、做优集群,打造一批优势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一体推进“三大经济”高质量发展。 用好项目这个抓手。聚焦“两重”“两新”、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等支持方向,谋划储备一批高质量大项目、好项目,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的盘子。聚焦“州四个三十”“市四个二十”重点项目,做实“竣工、在建、新开工、前期”四个项目库,着力提升产业投资、民间投资占比。用好项目工作法,建立完善项目调度机制、保障机制、督查机制、考评机制,推动文山复烤厂技术改造等52个项目建成投产,精准对接铝制不粘锅及配件等14个年内计划招商引资项目,争取早日落地建设。 强化干部这个保障。持续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认真践行“三法三化”“三个马上”“三部曲”等工作要求,建立抓落实的闭环工作机制,带头当好实干家、“施工队长”,一条心干事业、一盘棋抓工作、一股劲促发展。扎实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全面增强七种思维能力、八种本领,不断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用好“721”干部工作法,落实“五访”制度,努力锻造一支堪当改革发展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抓好稳定这个前提。统筹发展与安全,打好防范化解风险主动仗,全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营造更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抓实防灾减灾救灾,深入开展各类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落实落细防汛“1262”预警叫应、重大灾害“123”快速响应等机制,抓实抓细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深化普法强基补短板和“强防控、化矛盾、护稳定”专项治理,强化舆情管控,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确保社会安定有序、百姓安居乐业。 (作者为中共文山州委常委、文山市委书记) (编辑:董飞 美编:向传帅 二审: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2月7日,文山市“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现场工作人员进行“直播带岗”。(新华社发熊平祥摄)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