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闭 文山评议
  • 关闭 我为文山“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
  • 关闭 关爱企业 服务产业
  • 乡美镇兴丨文山市秉烈乡:以稻为笔绘“丰”景

    发布时间:2025-09-05 18:49:25  


    开栏语

    乡镇,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这里有产业升级的蓬勃气象,有文化传承的匠心坚守,有基层治理的智慧创新,更有无数平凡奋斗者的动人身影。阡陌之间,皆是故事。文山发布策划推出《乡美镇兴》专栏,为大家呈现最鲜活的乡镇脉动、最真实的基层故事,一起见证山乡蝶变,共绘发展新篇!


    “谷子才收不久,好多想买新米的人就已经找上门来。”时下,文山市秉烈乡水稻迎来丰收,正在家中庭院打谷子的白土寨村村民王海清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秉烈乡强化党建引领,持续改善水、路等生产条件,加大科技投入,让水稻种植成为“好吃”的甜蜜事业、群众增收的幸福产业。今年,秉烈乡水稻种植面积1.9万余亩,预计产值3600万余元。

    一汪清水润稻田

    “以前一到栽秧季就因为等水干着急,后来政府帮我们修了水库、灌溉水管,从此乡亲们每年都能早种、早收,卖个好价钱。”今年“五一假”期,白土寨村的农田里,白花花的水从连通水库的大水管喷涌而出,保障田间村民专心抢农时、打田栽秧,村民王成彩感叹道。

    位于盘龙河畔的新老龙村,栽秧季缺水、水稻生长期被洪水危及的问题并存。今年初,村里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投工投劳堵小水坝、疏通河道、加高加宽河堤,促进水患变成了水利。

    针对降雨不均导致的季节性缺水与水多水患并存的问题,秉烈乡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投入,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开展河道整治1.5公里,修缮水库与坝塘16座、沟渠3公里,让一汪清水成为稻田的“及时雨”,增强群众安心种稻的底气。

    一站服务保稳产

    “两亩多的稻田,以前打药得花半天,无人机来了两分钟搞定。”7月中下旬正值孕穗期,秉烈乡针对水稻生长的易发病虫害、所需营养开展无人机飞防和施肥,上方无人机盘旋着喷雾补肥、下方水稻欢快舞动,吸引众多村民到场观看,纷纷为科技带来的便捷高效点赞。

    围绕水稻种植前后的各类难题,秉烈乡构建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为农户提供涵盖选种、耕种、田间管理的全流程技术指导。组织党员志愿者与农业技术人员常态化深入田间,传授科学施肥、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推广优质稻种及先进种植模式,让科技助农稳产增收。

    一心一意种好米

    “春分当天撒秧,临近立夏移栽,初秋割谷子,前后5个月多点的时间里,一有时间就会来田边看看。”看着稻田里沉甸甸、齐整整的稻穗,白土寨村的王成彩乐滋滋地感叹,种好水稻不光要勤劳,更要知农情、守农时。

    “古语说‘肥不过春雨’,一点也不假。”5月2日清晨,布谷歌唱、雨后初晴的新老龙村,稻苗愈发翠绿,村民王炳荣一边感叹天天浇水也抵不上一场雨,一边喜滋滋作好了“下周开秧门”的打算。68岁的王炳荣积累了大半辈子经验,对种水稻仍然一点也不掉以轻心。光说撒稻种,首先得选一块平整的土地挖开、敲碎土块、垫上农家肥,接着撒上稻种,再盖一层松毛、稻草之类的“被子”防止暴晒干烧。此后要经常浇水,直到40多天后移栽。

    待到秋收后,勤劳的稻农接着把稻田翻犁,种上蚕豆、豌豆之类的小春作物。经过“谷草喂牛、牛粪肥田”的循环,不仅让种植、养殖的收成多了,更让“秉烈米”品质更好了。

    一条“捷径”利产销

    “曾经挑谷子挑到怕的一段路,修了机耕路后,三轮车可以骑到田边,几分钟就拉回来了。”小平坝村新修的一条机耕路,让村民张廷英从经历过让地支持的纠结,享受便利后又变得豁然开朗。

    近年来,秉烈乡抓紧完善田间机耕路建设的同时,深入实施农村村组自建道路硬化三年大会战,硬化村组道路24条80余公里,实现89个村小组硬化道路全覆盖。从此,村村寨寨、田间地头里,常有村民劳作的车辆以及商贩收农产、卖农资的车辆走走停停,种稻变得更加便利轻松。

    如今,路网通达便捷,5G网络、快递驿站也逐步覆盖到集镇区、各村组,“秉烈米”“走出去”的步伐也愈发稳健。种植大户龙华,通过种植云恢和长毛香等高端品种,不仅让单价翻倍,更把“秉烈米”远销至广州、深圳、吉林等地。

    从完善水利设施、科技加持,到春播夏种秋收,秉烈乡干部群众以稻为笔,绘出了“秉烈米”的芳香和群众的甜蜜事业。

    (记者:高加敏  通讯员:李彩霞 秦兴曜)

    (编辑:周秋 美编:张振飞 二审: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