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闭 文山评议
  • 关闭 我为文山“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
  • 关闭 关爱企业 服务产业
  • 文山老君山这个“神器”拍到了好多稀奇宝贝!

    发布时间:2022-01-26 10:35:54  

    文网讯  覆盖在云南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君山片区的物联网+生物多样性监测平台自2021年8月建成启用以来,作为云南省首个启用“天空地”一体化的监测网络体系,半年以来大有收获。


    近日,记者向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了解到,通过对文山老君山片区抽取不同区域的27台红外相机4个月采集的照片、视频数据进行分析显示,拍摄到动物的有效照片数量达到6000余张,兽类5300余张,而种类出现率占所有动物的出现率50%;鸟类800余张,种类出现率占所有动物的出现率42%;未识别物种类10余张,种类出现率占所有动物的出现率8%。其中,兽类拍摄到豹猫、马来豪猪、帚尾豪猪、果子狸等珍稀物种;鸟类拍摄到国家Ⅱ级保护动物红原鸡、白鹇、白腹锦鸡等。


    多年来,首次在老君山拍到国家Ⅱ级保护动物红原鸡1次、易危级(VU)马来豪猪2次,易危级(VU)栗背大鼯鼠1次;此外国家Ⅱ级保护动物白鹇出现频率为76%,国家Ⅱ级保护动物豹猫出现频率为33%,展现出保护区保护效率有了较大的提升。

    据了解,加装62台红外相机的“天空地”一体化实时网络监测体系覆盖了老君山片区面积的82.6%,通过监测终端、巡护手持终端、实时人为活动监控等监测技术体系,保护区工作人员及巡护人员巡护时间、巡护路线、巡护轨迹等信息一目了然,在巡护过程中可观察到野生动植物资源要素信息、森林防火、人为活动、偷砍盗伐以及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等重要信息,实时记录下来并上传全国自然保护地监测平台和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后台,实现保护区工作人员及巡护人员的巡护情况、安全体系、工作任务、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数字化、智能化监测全面系统化。


    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天空地”一体化系统的启用,将全面揭示野生动植物种群变化规律,为生物多样性的监测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在巡护过程中发现突发事件也能够及时应急处理,发现野生动植物疫病情况能够及时反馈,有效加强了文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管护能力,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

    通过近半年的监测,从全国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监测平台及12月份对所有红外相机升级及数据收集,对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受威胁程度等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对监测对象基本特征及环境变化影响要素等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研判,可知近年老君山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动物种群数量显著增加。

    (文山融媒:王采霞 通讯员:陆正彩)

    (编辑:徐珺 排版:龙俊贤 审核:资云波)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