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市喜古乡老者底村
一个静谧清秀的苗寨
村民们热爱生活
将大好河山“搬到”自家庭院
自制盆景犹如“活的艺术品”
真正实现美丽乡村
“内外兼修”
“落落山村远俗纷,柴关静掩日初曛”。远眺暮底河水库旁的老者底村,由一道铁索桥与外界连接,看似窄长的铁索却承载了全村人的出行。穿过了铁索桥,老者底村的神秘面纱缓缓揭开,颇有种“全似桃源里,游人到欲迷”的感受。老者底村隶属于文山市喜古乡小寨村委会,是一个苗族聚居的村寨,它依山傍水,背靠原始森林古那冲村,村民们十分热爱生活,在保持村庄原有风貌的情况下,一个个化身手艺人,用一双双巧手制作美轮美奂的盆景,装点庭院、美丽乡村。
山水中寻找灵感 制作美丽盆景
苗族同胞自古以来有“逐山居”的特点,造就了民族的独特审美,形成苗寨特色盆景风景线.村民通过精心培育的盆景与自家庭院巧妙结合,使得环境外观及文化氛围都得到了完美蜕变,让庭院变得温馨美观的同时,也加强了文明建设、注入了文化内涵。
近日,记者来到了老者底村,看到村民王正发正在院子里制作盆栽。王正发说,他平时就喜欢捣鼓这些花花草草,时常会去各大市场挑选自己中意的小树苗回来培育和制作盆栽,现在家里有清香木、沙松树、万年青等多个品种。制作过程中,王正发还会匠心独具地把从山上捡来的石头与自己养的花草相融合,制作成一个个栩栩如生又清新雅致的盆景。走入后院,仿佛打开了一道新世界的大门,这里有数十盆形态各异的盆栽,置身其中,实属是一种绝美的享受。
王正发说:“我栽盆栽近20年,主要是自己的爱好,都是自学,我们会去买花盆和苗木来栽,现在家中还有30多盆,主要是想把家门前绿化搞好,装扮漂亮了,空气也好。”
“小盆景”助力乡村振兴“大风景”
盆景以“小中见大”的独特艺术手法,把色彩缤纷的大千世界浓缩于咫尺的盆钵之中,成为一幅幅立体的“画”,一首首无声的“诗”,给人以美的享受,从而达到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目的。随着现代人环保意识、健康观念的不断增强,盆景作为“绿色产品”,不仅满足了人们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精神需求,同时扮靓乡村、增加农民收入,有效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发展动力。
村民王正华介绍,他家除了常规绿植外,还把各类中草药制作成盆景,去年家里种的15盆盆栽全卖出后增加了1万多元的收入。目前王正华家正在建造新房,他告诉记者,等新家建好后,他还要培育更多品种的树苗,制作更多样式的盆栽,这样不仅美化了新家,还能增加收入。
据喜古乡小寨村委会党总支书记、主任徐仁丽介绍,老者底村有121户人家,处在水源保护区,虽然风景秀美,但一般的产业不适于发展,庭院经济小而灵活,只需要每家的庭院和一点土地就能实现。
据了解,目前老者底村的盆景大部分尚处在美化庭院阶段,若能在政府及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引导和帮助下,有望逐步形成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的产、销、游一体化产业链,打造家家摆盆景、家家做盆景、家家卖盆景、处处是风景的良好局面,从而实现富美同步,村民增收致富,赋能乡村振兴。
(文山市融媒体记者:李春葵 王好)
(编辑:徐珺 排版:颖颖 审核:李云淑)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