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忙的喧嚣随夕阳沉入山巅,夜幕如墨色绸缎轻覆柳井乡的田野与村寨。雨后的空气里浸着泥土的清香,零星犬吠更显乡村夜的静谧。然而,新发寨铁厂村等村组的文化活动室却灯火通明、暖意融融——柳井彝族乡民族教育工作队正在这里开展“乡村法治夜话”活动,用拉家常的方式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让法治之光在夜色中点亮民心。

“要让村民听得懂,法律才能真正管用。”民族教育工作队始终秉持这一理念。在新发寨村委会铁厂村小组,队员们放下“文件腔”,拿起“乡土话”,结合村寨实际,用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语言讲法普法,将生硬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群众熟悉的生活场景。“酒驾醉驾是恶魔,家破人亡一念间……”平安法治办工作人员用朗朗上口的短句直白点醒酒后驾驶的危害;“红伞伞白杆杆,吃了一起躺板板”,用村民耳熟能详的话语提醒野生菌食用安全;“遇到矛盾别动手,举报隐患找村组”,把维权途径、举报方式讲得明明白白。从最初的漫不经心到后来的凝神倾听,再到连连点头,村民们的反应,正是民族教育工作队普法最好的成效证明。
“普法不能‘大水漫灌’,要盯着矛盾多发地‘精准滴灌’。”普法工作队队员陶自荣的话道出了夜话活动的核心思路。此前,队员们多次走村入户,摸清新发寨村家庭婚恋、地界等纠纷频发类型,针对性备好“法律工具箱”。活动现场,队员们以本地真实案例为切入点,一边结合《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讲解婚姻矛盾、家庭纠纷的合法化解途径,警示“民转刑、刑转命”案件的严重后果,引导村民理性处理家庭问题,用清晰的违法成本让村民筑牢“不敢违、不能违”的思想防线。
为织密乡村安全防护网,民族教育工作队联合乡派出所,围绕交通安全、电信网络诈骗等村民最关心的共性问题“以案说法”,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针对本地高频高发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重点普法,将本地发生的真实交通事故改编成“交通安全故事”,从红白喜事聚餐后的酒驾风险,到三轮车、农用车违法载人的隐患,再到“黑车”上路、无证驾驶的危害,一一拆解,让村民直观认识到交通事故带来的“终生残疾、家庭破碎”的惨痛代价;围绕电信网络诈骗,提醒群众不下载未知来源的社交软件,不轻易转账,不出租出借个人身份证和银行卡,不轻信网络贷款,不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工资账单”、赌博链接等,引导大家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自7月份柳井乡民族教育工作队成立以来,累计开展“法治夜话”活动、普法文艺汇演4场次。“法治夜话”活动、普法文艺汇演只是柳井乡基层治理工作的缩影,下一步,乡民族教育工作队将继续结合实际,以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法治宣传走进田间地头、融入日常生活,为建设平安和谐彝乡筑牢坚实基础。

(来源:柳井彝族乡党委)
(编辑:徐仕桓 美编:冯明兰 二审:刘虹 终审:徐昌建)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