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还没有转移完,我不能走!”这句朴实而坚定的话语,是文山市柳井乡新发寨村党总支书记张兴龙在防汛关键期最常说的誓言。面对2024年超强台风“摩羯”与2025年“桦加沙”“博罗依”“麦德姆”台风叠加带来的连年持续强降雨考验,62岁的新发寨村党总支书记张兴龙始终冲锋在前、坚守一线,以硬核担当和为民情怀,用血肉之躯筑起守护群众安全的“红色堤坝”,连续两年实现全村“零伤亡、少损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初心与担当。

汛期来临前,张兴龙深知“防胜于救”的道理。他提前组织村干部、党员成立“防汛应急先锋队”,划分责任片区,对全村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拉网式排查,对存在风险的区域全部拉设警戒线、设置警示牌;构建“村-组-群众”三级预警体系,有效发挥群众“吹哨人”作用,为防灾减灾救灾争取了宝贵时间。积极开展“防汛知识进万家”行动,通过村微信群每日推送气象预警、台风灾害避险自救指南,利用大喇叭循环播放防汛知识常识,挨家挨户做好防汛应急提醒,积极引导群众树立防灾自救意识,确保防汛意识“入户、入脑、入心”。

2024年“摩羯”台风:争分夺秒护民安
2024年9月11日清晨,新发寨村突发地下涌水险情,田间地头涌出大量积水,情况万分危急。张兴龙第一时间向乡政府报告,并火速召集村“两委”班子研判险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带领党员突击队冒雨蹚水,挨家挨户敲门转移群众,在他的带动下,党员突击队仅用3小时就将涌水点周边11户31人受威胁群众全部转移至安全地带,临时紧急避险转移199人,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抢抓降雨间隙和天气转晴有利时机,及时抢收已成熟玉米、大豆、生姜、辣椒等在地作物15亩,确保颗粒归仓,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2025年“桦加沙”“博罗依”“麦德姆”台风:昼夜坚守保平安
9月25日至10月7日,“桦加沙”“博罗依”“麦德姆”台风叠加引发持续强降雨,张兴龙紧绷防汛“安全弦”,总结以往防汛工作经验,以村为家、昼夜奋战,村委会成了“不熄灯的指挥部”。白天,他带领队员巡查隐患点、疏通排水沟、核查受灾情况、转移地质灾害点临坡村民、走访安抚受灾转移的群众;夜晚,他在村委会汇总信息、分析险情、监视水情、雨情变化,眼睛布满血丝却从未合眼,全村仅16亩农作物受淹。

每次台风过后,张兴龙总是第一时间投入灾后重建。在涌水事件后广泛宣传洪涝灾害卫生防疫知识,组织动员受灾群众积极开展水淹区域灭鼠、灭蚊、灭蟑等除“四害”防治,引导受灾群众完成损毁圈舍修复、重建和畜禽补栏,杜绝疫病传播。动员组织4户住房被淹的受灾群众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及时对住房进行修缮和排险加固。积极向受灾群众宣传临时救助政策,按照规范程序帮助受灾严重的3户农户申请临时救助资金1.423万元;同时,加强向乡级应急部门请示汇报,积极申请自然灾害救灾资金2万元,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对受灾的农作物,动员组织受灾群众及时清除田间飘浮物及泥土,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未受灾农作物的田间管理,同时积极协调保险机构,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理赔工作,最大化减少因灾损失。

在台风叠加的汛期结束后,他积极协调乡级部门调配机械,2天内清理道路塌方淤泥1000余方;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帮助4个村组疏通堵塞排水沟;联系乡级农技员指导补种农作物20余亩,协调保险公司快速理赔农作物损失。
四次台风,四场硬仗。张兴龙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筑起了守护群众安全的“铜墙铁壁”。他如一面旗帜,在风雨中高高飘扬;他如一座灯塔,为新发寨村乡村振兴指引着平安方向!

(龙思蓉)
(编辑:唐雪娇 美编:冯明兰 二审:郑泽娅 终审:徐昌建)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请输入验证码